3月24日,沙河市柴关乡石门沟村民宿建设现场一片火热景象,工作人员正忙着对新建成民宿进行内部布置。“‘五一’假期前,这些民宿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沙河传统村落住宿的新标杆。”该村党支部书记高晓峰说。图为游客正在沙河市柴关乡石门沟村民宿游览。资料图片

去年以来,沙河市坚持“康养+”战略,依托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项目,以王硇村为中心,加大配套设施投入,辐射周边15平方公里,串联起石门沟村高家大院、西沟村康养民宿等多个点位,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投资,着力打造具有太行山特色的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度假区。

太行山一带森林环境空气清新优良,含有大量芬多精、负氧离子等重要的疗养元素,具有发展康养产业的天然优势。沙河市谋划促进康养与“森旅”融合,在红石沟、九龙沟、北武当山等景区推出森林花海、瑜伽禅修等特色项目,配套打造生态农场、临湖民宿等新业态;推动康养与“农旅”融合,建设王硇、大坪等特色乡村度假旅游村,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和短程旅游产品,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休闲新空间。

文化赋能是度假区建设的核心策略之一。在民俗文化方面,该市深度挖掘沙河皮影戏、秦王破阵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玻璃、琉璃、四匹缯等文创产品。在古建筑文化方面,围绕深度挖掘王硇村东南缺、伸曲巷、拐弯抹角等古石楼群,设计开发古村夜景,大力发展古村夜间经济。在农耕文化方面,聚焦挖掘织布、碾米、纳鞋底、荆编、剪纸等,开展大农事体验,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在红色文化方面,围绕129师抗战历史、范子侠将军事迹、抗日县政府旧址等,组织实景演绎,重现红色历史。图为游客在沙河市柴关乡王硇村游览。资料图片

春节以来,度假区范围内的秦王湖、王硇、桃花源等景区人流如织,客流量达38万人次。据介绍,为把更多“流量”进一步转化为“留量”,当地还谋划升级度假区周边的基础保障及配套设施。

围绕交通网络升级,该市将重新命名太行山高速册井下道口,新建旅游专线串联古村落群,高标准打造S329、新庙柴、新三川贯通等通景区交通网络,构建“零换乘”全域交通体系。在民宿配套方面,该市规划的500余套客房已完成90%的工程量。此外,还谋划在王硇景区建设游客服务中心,重点发展老爷山林场树屋、秦王湖畔等特色民宿,同步推进房车营地、自驾车驿站等新业态,提供“藏于林间、融于山野”的旅居体验。



来源:邢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