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园、一馆、两城、八景、多点”是何?吴海军解释,以秀美的自然风光著称的天鹅湖公园,以及承载着非遗传承的水陆画博物馆,“两城、八景”即赵王印象城、赵王欢乐城,以及沿着环城水系精心复刻的广平古八景,将历史文化与现代休闲完美融合;而“多点”则涵盖了该县具有特色的旅游重点镇和重点村,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广平大地上,共同绘就了全域旅游画卷。
据悉,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广平县一方面积极引导景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赵王印象城已成功与“山河四省”的50家旅行社签约合作,不断优化旅游服务品质,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聘请专业团队精心编制《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为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围绕安全生产、旅游厕所、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全方位提升旅游品质,为游客营造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旅游环境。
文化赋能,彰显独特魅力底蕴

为将这些非遗发扬光大,当地政府除了加强非遗发掘的保护力度之外,还积极鼓励非遗传承人不断探索创新,将其与当下火爆的文旅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激发文旅活力。
据吴海军介绍,近年来,文旅部门引导水陆画传承人通过开办公益培训班、开拓研学项目、开发文创产品等多种方式,丰富文化载体,在原有道教人物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花鸟虫鱼、山水等方面创作,拓宽创作形式,开发文创产品。同时通过修缮太极宗师卢鸣金的故居,精心建设太极大道、太极公园等,让这些地方成为游客们纷纷打卡留念的热门景点,为旅游业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交通助力,串联景点畅达四方
广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新光表示,便利的交通网络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广平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布局,结合农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实际,精心构筑了县道连通、乡道覆盖、干支相连、支线成网的完善交通路网格局。
“如今,广平县的16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硬化路、通客车的目标,高效便捷的农村路网如同一条条灵动的丝带,将全县7镇的30多个农业观光园、休闲采摘园串联起来,成功盘活了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让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游客的出行更加顺畅,为广平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袁新光说。

品牌打造,塑造多元旅游产品体系
据吴海军介绍,广平在旅游品牌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功创建省级旅游重点镇1个、省级旅游重点村3个,精心打造出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2条,涵盖了景区游、非遗游、体验游、红色游、夜间游、乡村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宜游乡村建设,自2013年起,十多年来,广平县累计投入超过3亿元资金,紧密结合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大力加强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全域拆违、全域整治、全域清理、全域提升”四个全域专项行动,使得和美乡村的数量不断攀升,乡村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
从广平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已拥有省级和美乡村68个,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2个,国家级森林乡村2个,省级森林乡村8个。越来越多的乡村凭借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乡村观光、采摘、体验和民宿等与旅游相关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目前,广平县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家,国家4A级水利风景区一处,国家级非遗水陆画博物馆一座。旅游景区由传统自然风光拓展到工业、非遗等。
活动添彩,点燃全域旅游热浪潮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依托成语街区、赵王印象城、后南阳堡村策划了近20场文化活动,让游客有更加丰富的体验。”吴海军说,在旅游旺季的节假日期间,该县会同时配套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促进旅游消费,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

同时,当地结合端午、五一、国庆等节假日,适时推出“乡村踏青”“耕种体验”“田园摄影”等紧密贴合节日氛围的文旅活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几年来,该县先后策划开展了百余场次的文娱活动、促消费活动等,让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全方位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吴海军说,近年来,广平县通过不断丰富各种文化活动,培育多元化旅游业态,加强品牌塑造,旅游类型也从传统的单一类型发展到景区游、非遗游、体验游、红色游、夜间游、乡村游等多类型,加快了全域旅游格局形成,实现了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
来源:广平文旅、中新网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