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画笔,灵动的刻刀
泥,捏出世间百态
纸,裁出千家希望
年画、剪纸、泥塑、内画……
“守艺人”的指尖轻动
创造出种种别具风格的传统美术
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缀着温暖的人间烟火
刀笔诉事 彩绘人间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在新年时张贴
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千年古县”武强
是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乡”

武强年画
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始于宋元,盛于明清
有着近千年历史
武强年画题材丰富多彩
堪称“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

武强年画
题材广泛,构图饱满
线条粗犷,色调鲜明
采用传统手工木版套印而成
手传口授,世代沿袭
与杨柳青的精妙
桃花坞的婉约不同
诞生于华北腹地的武强年画
更多了一些北方的粗犷和豪放
不拘细节
极富民间生活情趣

冬奥主题年画作品。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康英勤供图
一张张木版年画
承载着人们
生生不息的信念
它从历史中走来
是解不开的岁月与乡愁
它融入人间烟火
在新时代点染精彩生活
一剪一刻 世间百态
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
始于清代
是中国唯一一种
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2006年入选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世界剪纸看中国
中国剪纸看蔚县”的美誉

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
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
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
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蔚县人来说
剪纸是一种习俗和文化传承
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怀
几百年的发展
蔚县剪纸从千家万户的
院落、窗棂、厅堂和炕头
走进蔚县人的心里
化成了乡情、乡景、乡愿和乡愁
几百年的发展
蔚县剪纸从千家万户的
院落、窗棂、厅堂和炕头
走进蔚县人的心里
化成了乡情、乡景、乡愿和乡愁

如今的蔚县剪纸
有八大类6000多个品种
“百年剪纸描绘神州风采
万户窗花弘扬中华品牌”
蔚县剪纸老树开新花
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壶中世界 方寸乾坤

内画技艺是中华绝技
用特制的钩毛笔在透明容器
内壁进行书画创作
“方寸之内显日月
股掌之上惹人怜”
这句诗形容的就是内画

中国内画技艺
有近300年的历史
按地域分为
“京、鲁、冀、粤”四大流派
其中冀派内画由王习三创立
也称衡水内画
是传统美术类国家级非遗项目

左手握壶,右手持笔
端坐桌前,精心勾勒
“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
方寸大小的鼻烟壶内壁上
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诞生了

惠世天工 熠熠千年
彩绘浮雕散乐图
曲阳是中国雕刻之乡
天地钟情于此
孕育了独特的白石资源
质地温润如玉,纯净细腻
属雕刻良材
千百年来
曲阳石雕以其特有的魅力和
活力延续两千余年长盛不衰

从云冈石窟到龙门石窟
从六朝古都邺城到五台山
从宣府古城到居庸关云台……
众多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建筑群里
曲阳石雕留下了不朽的历史印记

故宫汉白玉石栏月台
谱写着“石与刀”的技艺
镌刻着古老的情怀
源于河北、走向世界
时光流转,时隔千年
从曲阳石雕中
人们依然能看到古代匠人的用心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拍摄的曲阳当代石雕作品。河北日报记者许佳奇摄
一代代曲阳石雕艺人
坚守工匠精神
让曲阳石雕不断焕发生机
让传承百代的技艺辉耀世界
雕刻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揉捏涂抹 指尖传情

桃红与柳绿浓艳相映
大胆夸张的造型
玉田泥塑
以粗犷质朴的气息
表达着人们对土地深沉的眷恋之情

玉田泥塑
造型简洁、古朴艳丽
传承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2008年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块普通的泥
经过巧手塑造
呈千姿百态
于指掌摩挲间
酣畅抒发真挚的情感

当地百姓以这种方式
通过指尖赋予泥土色彩和生命
捏塑着心中的向往与寄托
布上丹青 画中“浮雕”

花物能博新致雅
虫鸟可以假乱真
简者,三五方圆巧拼而就
繁者,则以上万块材料堆积组成
这就是布糊画

布糊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起源于满族的民间传统艺术“补花”
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
2014年入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滕氏布糊画《前程似锦》
它融合了油画透视的效果
又不失国画的特点
既有工笔艺术的观感
又有写意的风格
既能上庄严大雅之堂
又可入寻常百姓之家

不断发展创新
让布糊画艺术魅力一直闪耀
不仅衍生出
深受大家喜爱的布糊画文创
还登上了中国国际时装周的展示舞台
指尖乾坤,画中岁月
一笔一划,一凿一刻
燕赵大地上的巧夺天工
镌刻着古老的情怀
代代传承
你最钟爱哪一款
来河北
零距离体验一下吧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