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拥有丰富历史文化遗产,在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不断探索创新,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数字化复原、科技保护、活化利用等手段,为文物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历史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为了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日前,市文物部门采取多项创新举措对文物进行修缮。此次修缮工作采用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数码拍照等现代技术手段,对避暑山庄内石质构件进行信息采集和现状评估,并运用了锚固灌浆、裂隙勾补、缺失补做等科技保护方法,确保每件石质文物都能修旧如旧,最大程度恢复其原貌。         除了传统的文物保护手段,我市还积极探索数字化复原技术,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市文物局与中央美术学院共同组建了避暑山庄数字化复原研究课题组,对17处园中园遗址进行了数字化复原研究。通过这一技术,青砖红瓦、亭台楼阁、鱼池假山等古园林建筑得以在云端“再现”,让游客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避暑山庄的辉煌。此外,我市还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革命文物虚拟展览,让观众能够在数字世界中近距离地观赏文物,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我市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录,并制定了《河北承德世界遗产城市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实施方案》。通过三年的努力,我市将创建出一个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共同提升的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形成具有广泛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承德经验和承德模式。同时,积极推进文物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吸引了多家企业入驻,研发出了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为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注入了新的经济活力。

       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我市同样作出了积极的探索。作为革命老区,我市拥有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近年来,不断加强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数字化保存、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将革命文物进行数字化展示和虚拟展览,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积极举办革命文物图片展、音视频制作等活动,加强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承德市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底蕴。




来源:承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