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定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顶层设计、科技引领、产销对接等举措,农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底,全市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作物总面积273万亩,产量739.7万吨,产值350.6亿元。


高位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增值

出台《2024年保定市设施种植业工作推进方案》《中药材千亿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蔬菜千亿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水果百亿级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和河北农业大学联合开展调研,先后撰写了草莓、柿子、无刺花椒、酸枣、蓝莓等多篇调研报告,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决策参考。截至2024年底,全市蔬菜产量456.8万吨,产值142.3亿元;中草药材产量18.7万吨,产值63.1亿元;水果产量154.5万吨,产值82.6亿元;食用菌产量16.8万吨,产值18.2亿元。


强化科技引领,推广先进技术

编制完成了《三层中空保温型柔性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体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程》《宜机大跨度保温塑料大棚建造技术规程》三项标准,指导各县设施棚室建设;组织开展全市设施农业现场观摩活动,推广高效棚室建设模式;筛选引进番茄、茄子、辣椒、大白菜、甜瓜系列新品种,推广白萝卜、甘蓝、胡萝卜等露地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梨全程绿色生产技术模式示范,先后对2000多农户进行蔬菜种植和灾后应急技术指导,推动蔬菜种植向标准化迈进。


抓实三大工程,推进产业发展

实施千亿级蔬菜产业工程,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带动13个县、32个主体新建改造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通过招商引资,采取“政府+招商企业+基地”“政府+招商企业+村集体”等形式发展设施蔬菜,先后打造出博野粤旺、蠡县千喜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梳理全市特色农产品名录,涵盖蔬菜、瓜果、水果、畜禽产品等共计76个。实施千亿级中药材产业工程,安国华北中药材制种繁育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成功申请国家专项债资金2.79亿元;易县千亿级中药材产业工程项目,完成嫁接改换优良酸枣品种25万穗,建立新品种酸枣园100亩,打造酸枣规范化示范基地600亩。实施百亿级果品产业工程,重点实施6个果品项目,总投资1.576亿元。“阜平香梨”“阜平苹果”“满城桃”入选2024年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深化产销对接,全力拓展市场

积极组织参加第七届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二十六届国际药材节,促进中药材产销深度合作;承办第十八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全省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观摩大会、环京津桃产业绿色发展大会、全国第二届麻山药产业发展大会、2024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等,集中宣传推介优质特色农产品。深挖自身资源,举办樱桃节、梨花节、桃花节、草莓文化节等,走好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增强特色产业综合效益。积极拓展京津市场,先后梳理了76类特色农产品名录向中央机关和部委食堂推荐。




来源:保定市农业农村局、河北省农业农村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