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讯(记者葛淑霞 辛宇 通讯员 李璐静)10月11日,易县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暨第二届红薯庆丰收活动在该县白马乡上黄蒿村薯来薯红薯基地举行。易州御薯、济薯26、红瑶、冀元一号等,现场展示区多个红薯品种个个光滑饱满、鲜艳欲滴。薯农们将各品种红薯蒸熟或烤熟热情地供大家品评,香气四溢,软糯香甜。

活动以“心有所‘署’,相约白马”为主题,旨在通过产销对接、技术交流、特色农产品展示等搭建助农平台,提高红薯品牌知名度,助力乡村振兴。易县红薯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和易县20个乡镇村干部等共计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庆丰收。

挖红薯比赛让大家体验丰收的快乐。葛淑霞 摄

活动现场,易县石榴红土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河北瑞熠天淀粉制造有限公司签署红薯粉加工合作协议;河北薯来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天津市南开区思科瑞果蔬销售中心签署订购协议。

庆丰收、挖红薯比赛现场,人们挥舞锄头,干劲十足,比赛气氛紧张而热烈。拿着自己刚挖出的新鲜红薯,参赛者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挖红薯、品薯味,今天带着孩子回老家体验乡村生活,在收获中既锻炼了身体还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刘女士高兴地说。

活动期间,红薯栽培专家、红薯种植大户及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现场交流种植技术经验,并为评选出的“薯”我最强、“薯”我最棒获奖者颁奖。“直播带货百人团”开展红薯助农专场直播。自媒体人在红薯地头进行直播。郭恩桥 摄

红薯是白马乡的传统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白马乡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龙头企业+银行+农户”模式,引进河北薯来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作用,带领周边群众种植新品种红薯。目前,该乡红薯种植面积约5000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带动近千户增收。

“目前,易县红薯种植面积达4.1万亩,产量5.3万吨。随着消费帮扶产销对接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与农林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我县努力将红薯产业打造成为生产能力强、产业链条完整、示范带动面广的强县富民产业,让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易县发展和改革局投资及商业服务股股长刘若冰介绍。

人均年增收1.6万元以上

蠡县马家佐村:阳光玫瑰“串”出增收路

马家佐村葡萄种植基地的工人采摘阳光玫瑰。刘恬玥 摄


保定日报讯(记者王辛于 通讯员耿天放)采摘、分拣、装箱……最近一段时间,蠡县鲍墟镇马家佐村葡萄种植基地里,天天都是一片繁忙景象。“我是通过朋友介绍来这儿采摘的。这边的环境很好,葡萄又甜又脆,还带有一股玫瑰香味,我非常喜欢!”正在体验采摘的游客高梦圆说。

该基地种植了100余亩阳光玫瑰葡萄,年产量预计达21吨左右。这种葡萄果皮中厚、易剥离,肉质坚实香甜、细嫩多汁,而且富含果酸、矿物质及维生素,深受消费者青睐,除了大宗采购的客商外,来采摘的散客也是络绎不绝。

据该葡萄种植基地负责人陈胜介绍,该基地到了用工高峰期,会把村里的妇女、老人请来除草、除虫、施肥、修剪和采摘等,人均每年能增收1.6万元以上,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我家就住在葡萄基地附近,平时在果园管护葡萄。等学到了种植技术,我也想自己种几亩。”村民付艳边干活边说。

近年来,蠡县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引进优质品种和无公害种植,发展高品质水果种植,并与旅游采摘相融合,打造休闲、采摘农业示范区,形成“观赏+采摘+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有效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阜平县:太行步道赏秋景 大枣采摘正当时

北果园镇枣林。王倩 摄


保定日报讯(记者于建雪 通讯员吕钧山 王倩)金秋时节,阜平县太行步道北果园路段上景色宜人,满山遍野的枣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游客们穿梭在枣林间,亲手采摘着脆甜的大枣,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登临北果园镇革新庄村后的山巅,阜平的王快水库、川流不息的胭脂河可以尽收眼底,美不胜收。该镇革新庄村、卞家峪村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万亩枣林,从山脚下伸展出去的层层梯田,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构成一道奇特风景。

阜平大枣有3000年的栽培历史,具有个大、肉厚、皮薄、核小、芳香味浓、营养丰富等特点。阜平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大枣之乡”,北果园镇是阜平优质大枣的主要产地。近年来,北果园镇致力于传承与弘扬枣文化,振兴枣产业,做大枣经济,推动“大枣采摘+观光旅游”等新兴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

“我镇将以建设太行步道为契机,持续挖掘整合大枣等各类文化产业资源,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创出乡村振兴新途径。同时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助力阜平乡村振兴事业蓬勃发展。”北果园镇镇长崔少雄介绍说。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