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获悉,沧州市河北银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面花馒头、旱碱麦挂面、旱碱麦千层馒头3个旱碱麦加工产品和孟村回族自治县鑫鹏家庭农场的旱碱麦产品,分别荣获绿色食品证书。截至目前,沧州市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旱碱麦产品达到19个,核准产量11625吨,涉及旱碱麦生产面积48339亩。
近年来,沧州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产品“三品一标”四大行动,全力推进旱碱麦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标准引领。建成并依托4个“国字号”科研平台,突出标准化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加快推进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发布实施《黄骅旱碱麦生产技术规程》《沧州旱碱麦》等20项盐碱地综合利用省、市级地方标准,指导企业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组织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管控,为申报绿色食品练好内功。
二是强化示范带动。打造沧州春润发食品有限公司为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孟村回族自治县鑫鹏三施旱碱麦石磨面粉纳入全国特质农品名录;南皮碱麦、南皮紫麦、南皮绿麦等3个旱碱麦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旱碱麦规模主体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查、过程可溯、去向可追。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脱贫地区绿色食品认证费用国家减免政策,为海兴、盐山、南皮减免认证审核和标志使用费;利用省级资金为11家基地49500亩进行免费环评,并对绿色食品认证企业进行补贴,减轻企业负担;海兴县出台奖补政策,对盐碱地“两品一标”认证主体,一次性给予3~8万元不等奖补,充分调动企业认证积极性。并多次与部、省绿色食品认证管理机构对接,为旱碱麦相关企业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争取上级支持。
四是强化宣传推广。积极组织旱碱麦企业参加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全国名特优新等产销对接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京津市场占有率,打造沧州旱碱麦“金字招牌”,全市三个旱碱麦产品先后斩获绿博会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