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新县是河北省保定市下辖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县境东与雄县、任丘相连,南与高阳接壤,西与清苑、徐水交界,北与容城毗邻,总面积738.6平方公里。全县设9镇3乡,共12个乡镇,207个行政村,全县人口393113人(2011年),有汉、满、蒙、回、壮等15个民族。
安新县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集回收、电解、线缆加工、精密仪器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废旧有色金属集散地。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芒子、鸡头、老菱角”被誉为白洋淀“三宝”。它们都生长在水中,但形状各异、味道不同、各具特色,又各有来历。
芒子,是水生野草皮条所结的果实。皮条是一种扁茎、扁叶、长穗的植物,它常与较低矮的芦苇混杂在一起生长,皮条的叶茎铡碎可做大牲畜的饲料,它的果实晒干后,经碾轧加工成芒子米,黑色,细长,有点像现在市面上出售的黑米,只是要比黑米小得多。芒子是鸟类、鱼类喜欢的食品,以水草为主要食物的鲢鱼、鲂鱼常碰撞皮条,以便撞落芒子而食之。据传说,原来白洋淀上并没有皮条这种水草,它原产于南方。白洋淀有许多候鸟,如雁、白鹭、苍鹭、鹈鹕等,这些水鸟秋后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湿地栖息,尤其喜欢在皮条丛中过冬。然而,春天飞回北方后却找不到皮条地,于是,水鸟们便约定,春天从南方返回北方时,都啄食一些皮条籽,到北方后随粪便排出。这样,便有不少皮条籽粒发芽,最终,皮条在白洋淀上扎下了根,由零零散散的向成片蔓延。这个传说虽然多了一些传奇色彩,但从农业科学角度分析,也还真有些道理。
鸡头,学名芡实。芡,是鸡头;实,是果实。芡实,就是鸡头的果实,白洋淀人叫它鸡头米。春夏之交发芽出水,叶似小荷叶,但上面长满了刺,茎上、鸡头上也都是刺,很像乍起毛的鸡头。一个鸡头中包藏着许多颗粒。秋季收获时,当地人都是乘船用镰刀削下鸡头,再用铁笊篱从水面捞起,放入船舱中。上岸后,把鸡头堆放在一起,沤掉鸡头皮上的刺,再碾轧鸡头皮才成鸡头米。鸡头米颗颗粒圆,呈暗白色,顶着一个“小红帽”。白洋淀人熬腊八粥时,常在前一天用温水浸泡,使其发开,第二天再与其它米一起下锅熬煮,吃起来,不仅有嚼头,有筋骨,而且吃完后还口有余香。吃鸡头,白洋淀人还有一种特殊吃法,把带皮带刺的鸡头晒干后放到柴禾中烧烤,皮和刺烧掉了,再掸去灰烬,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菱角是白洋淀上极富特色的一种水产品。4月长叶,浮在水面;6月开花,一片银光灿灿;7月菱角成熟,采摘;8月,老菱自动落入水中。关于菱角的谚语,白洋淀上挺多,如“七菱八落”说的是菱角生长、成熟情况;“要吃菱角莫怕扎”讲的是菱角有尖,吃时要小心;“菱角不多,牌子不小”,牌子,指的是菱角叶,一层层飘在水面上,有的菱角牌子挺大,水面上却没什么菱角,于是就用来比喻一个人没什么真本领,端的架子挺大。
摘自:安新县政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