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有序开展园林绿化、植树造林等工作,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

城乡添新绿 共建宜居城

达活泉边,柳树泛绿,处处皆景;城市路旁,修剪过的树木整齐美观;太行山区,植树造林如火如荼地进行……如今,随处可见的一抹抹绿色,让邢台这座城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春意盎然万物生,植树护绿正当时。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区市容市貌整治提升春季大会战为契机,大力推动绿化工作提质增效,城市绿量持续增加,城市品质逐步提升,一幅景色优美、生态宜居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精雕细琢 打造宜人新景象



3月14日,在襄都北路与泉北东大街交叉口东南角的空地上,栽种好的白蜡树横平竖直地分布,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生机。

“春季气温回升,正是绿化补植的黄金期。”市园林中心园林管理服务部部长李军介绍,他们计划4月初完成5000株乔木种植,届时将新增绿地9.3万平方米,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市抢抓春季绿化有利时机,全面开展空白地绿化工作。前期已在空白地陆续完成平整场地、定点放线、挖坑环节,清运垃圾8775立方米,回土2200立方米,挖坑4000余个。

坚持以绿化为基础、以彩化为格调,我市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坚持增绿补绿,打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今年,将种植乔木3万株、花灌木20万株,消除缺株断垄、黄土裸露现象,为城区环境增绿提质,让市民尽享绿色福利。

达活泉公园内,改造完成的观星台广场环路宽敞平坦,不少跑步爱好者在此尽情奔跑。目前,该公园西门内通往文庙及北侧道路正在修建,预计3月20日完工,无障碍设施建设、绿化种植等工作正有序进行。“我们还将对园区道路进行规划调整,设计南门电瓶车观光路线与园内新增环路方案,提升市民游览体验。”市园林中心达活泉管理所所长赵计星说。




植树造林 构筑生态新图景



挖坑、栽树、培土……入春以来,植树造林的繁忙景象在邢襄大地处处可见。

今年,我市以“三北”工程、村庄绿化、路渠绿化、林果产业、森林经营抚育等为重点,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资源,助力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建设。全市共安排营造林任务面积30.06万亩,其中安排人工造林4.36万亩,退化林修复0.7万亩,森林经营抚育25万亩,并坚持与和美乡村建设及创建森林乡村相结合,因地制宜实施造林绿化工程。

聚焦村庄绿化,我市实施“百村引领、千村提升”行动,重点打造100个村庄绿化引领村、1000个村庄绿化提升村,形成“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村庄绿化格局。聚焦路渠绿化,我市对辖域内道路、河渠及湿地周边实施植树绿化,营造防护型景观林,做到有路就有树、有河就有绿。部分县(市、区)发展酸枣、板栗、山楂等特色经济林种植,推广林菌、林药、林禽等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把增绿与增收结合起来。

“在抓好造林绿化的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依法管护,配齐配足护林人员,加强巡护,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法占地、非法放牧等破坏林草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切实巩固绿化成果。”市林业局三级调研员姚宪法说。




科学管理 描绘绿美新蓝图



3月13日,邢州大道上,绿化工作人员头戴安全帽,正在开展高空修剪作业。“修剪过的树木看起来清爽多了,以后在这里夜跑,树枝也不会遮挡路灯了。”市民王雪为修剪工作点赞。

我市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努力打造干净整洁、舒适便捷的城市环境。市园林中心实施分片到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制定“挂线修剪、以尺定标、培树造型”养护作业标准,采取“自查+自我整改”方式,共清理死株、干枯枝1273处,处理绿地垃圾4335立方米。

3月3日起,市数字城管中心开展城市绿化问题排查,围绕绿化养护、绿化设施、景观提升等问题进行“拉网式”摸排,助力打造“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宜居环境。

在造林方面,市林业局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对各县(市、区)造林进展情况开展业务指导检查,同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吸引和引进一批合作客商投资林业建设,为植树造林注入活力。

增绿提质,惠民添彩。随着游园改造、园林绿化、植树造林等工程有序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泉城特色旅游休闲城市建设步伐越来越快。



来源:邢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