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位于肃宁县的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重载铁路运输行业的佼佼者,正通过货运铁路智能检修、重载列车无人驾驶、智能调车等系列前沿技术的应用,打造更加智慧、高效、安全的重载铁路运输体系,引领铁路运输维护的数字化转型。

无人驾驶重载列车在朔黄铁路首试成功。
道路巡检

























交给机器人和无人机

5月11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有限公司“数智朔黄”成果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数智朔黄”数据赋能平台之一的精益管理系统,经过一年的试运行正式投运。目前,系统智能处理数据业务已达到7040条,助力朔黄铁路17项运输指标累计刷新纪录19次。

同时经营管控系统和按图运营系统进入全面试运行阶段,标志着“两横一纵”数智朔黄新生态体已经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现全面运用,有力推动企业管理向数据感知、集成融通、算法推演的数据驱动型管理转变,为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数智化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的管理新模式。

近年来,朔黄铁路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

在铁路运输维护中,检修环节至关重要。传统的检修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存在检修效率低、准确性差等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朔黄铁路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重载综合检测车等先进检修技术,打造了一套高效精准的检修体系。

前不久,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重载综合检测车在朔黄铁路正式上线运行,并成功完成首次检测任务。该车由朔黄铁路公司主导研发,拥有3项国内首创技术,并搭载钢轨探伤、轨道、通信信号、接触网等十余项世界领先检测技术,实现重载铁路基础行车设施全方位立体化智能检测。首次检测任务在朔黄铁路肃宁北站至神池南站进行,共计检测里程400余公里,累计采集90万条数据,为重载铁路的安全运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智能重载综合检测车的成功运用,提高了铁路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标志着重载铁路在智能化、数字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保障能源运输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重载综合检测车外,朔黄铁路还积极探索其他智能检修技术的应用。例如,利用无人机和机器人进行线路巡检,通过AI识别技术实现设备故障的自动识别和预警……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铁路检修的智能化水平。

驾驶室内

























没有驾驶员

5月9日11点,陕西省神池南站,第2307次列车缓缓启动。与传统驾驶室迥异的是,驾驶室内没有驾驶员,而主控台上方新增的智能驾驶终端正闪烁着蓝色光芒,这是朔黄铁路自主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在接管列车操控。

去年4月20日,一列总长超4公里、载重达3万吨级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从朔黄铁路肃宁北站发出,标志着我国铁路编组最长、载重量最大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正式投入运营。这背后,是朔黄铁路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与不断创新。

作为首批3万吨重载列车无人驾驶的体验员,朔黄铁路职工王子昌登上了列车。“我站在驾驶室里,看着无人的驾驶台和车头两侧快速后退的景物,感到特别神奇。随着列车缓缓停靠黄骅港站的站台,心中只感到太震撼了!”

“朔黄铁路的无人驾驶重载列车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先进重载组合列车操控技术。通过集成智能图像识别、智能传感、物联网、5G通信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了列车的远程监控、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大幅提高了列车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显著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朔黄铁路有限公司重载铁路高效运输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重载技术员赵鹏,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曲线解释。

在无人驾驶技术的加持下,重载列车的运行变得更加智能和高效。列车能够实时感知线路状态、信号指示和周围环境,自主完成加减速控制、停车对位等关键操作。同时,通过远程操控台,调度人员可以实时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远程干预,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此外,朔黄铁路还积极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应用。通过构建重载列车运行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列车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应用。这些数据不仅为列车的智能调度和自动驾驶提供有力支持,还为铁路运输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位于肃宁县的朔黄铁路调度中心,三维数字孪生平台上跳动着全线200多台机车的实时数据。随着工程师点击“自动驾驶队列”选项,相隔20公里的三列重载列车立即同步调整牵引力输出,在北斗卫星毫米级定位引导下,形成了首尾相接的“虚拟重联”编组。这种突破物理连接的创新模式,让朔黄铁路的通道年输送能力持续提升。

智能调车

























“爬车员”坐进监控室

智能调车系统是朔黄铁路数字化转型的又一重要成果。今年3月22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在朔黄铁路黄骅港站成功投入运营。这一系统集成了3项开创性技术:基于“云脑”的路港一体化智能调度平台、基于5G+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和基于5G+AI的路港协同作业“云防”安全技术。

基于“云脑”的智能调度平台能够自动编制路港计划、自动办理空重车进路、自动对位及取送,实现了调车作业全流程的精细化控制。这一平台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调车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据统计,工作人员每天需要按下按钮的次数减少了1.8万次,现场互联互控呼叫次数也降低了2300次。

基于5G+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云控”技术,使得调车机车实现远程驾驶和自动驾驶。调车机车能够实时感知周围200米范围内的道岔和信号机状态,通过优化调车机车操纵策略,每列车的作业时间缩短了20%以上。

基于5G+AI的路港协同作业“云防”安全技术,则提供了车态检查、黄端识别、车号识别、线路预警、入侵检测、周界防护以及人员精确定位等功能。这一技术的应用,让调车作业人员彻底告别“攀爬车辆、徒步领车”的传统作业模式,从每班人均行走数公里,全班组全天累计超过百公里的室外作业转变为室内立体监控,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智能调车系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朔黄铁路在重载铁路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这一系统的推广,进一步提升重载铁路运输的智能化水平,有力推动铁路运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