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司法局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扩大对重点人群提供无偿法律援助范围,优化服务流程,加大对重点人群法律援助力度,确保困难群众依法享有优质法律服务。据了解,我市将在民事、行政代理事项中,新增主张享受义务教育权利,主张因公共卫生事件、安全生产事故、产品质量事故造成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失请求赔偿等6项事项。在不受经济困难条件限制的情形中,我市增加独生子女伤残或者死亡、未再生育或者收养子女的家庭成员主张相关民事权益,70周岁以上老年人主张相关权益等情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精神,我市对未成年、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适度扩大法律援助范围,以确需法律援助为原则,重点援助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帮助困难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今年,我市将优化服务流程,全力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各级法律援助机构主动向申请人一次性告知申请条件、材料内容、作出承诺的法律效力、作出不实承诺及违反承诺的法律后果;推行法律援助“当天申请、当天受理”,最大减少办事成本,最快提升办事效率,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老年人及严重疾病患者以及其他有特殊困难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同时,提供全域通办、全程帮办等服务,在转交申请材料、调查核实情况等方面加强法律援助机构异地协作,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同时,市司法局将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线上协办”覆盖城乡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线下依托全市17家法律援助机构、乡镇(街道)司法所及社区联络点,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下沉;线上整合12348热线、中国法律服务网等平台,安排专业律师轮值,提供“主动式”法律咨询与预审服务。服务质量是法律援助的生命线。2025年,全市将实施案件质量“全程跟踪”,对重大疑难案件集体研讨、重点督办,推行办案质量与补贴挂钩机制,定期开展同行评估与业务培训,确保案件合格率达98%以上。目前,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正紧锣密鼓推进服务网络优化、案件质量提升及便民措施落地等工作。截至3月中旬,相关单位已办理通知辩护类、申请类法律援助案件1700余件,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1万余人次。
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