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唐山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全民普法工作体系,全面组织实施 “八五”普法规划,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全市4个集体、4名个人获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八五”普法中期表扬,9个集体、7名个人获省司法厅“八五”普法中期表扬;5个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法治文艺小品、法治微视频、“法律明白人”典型案例等获得全省普法与依法治理“六个一”征集活动优秀奖项。
亮点一:压实普法责任,大普法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订市直各部门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对77个市直单位和部门普法责任进行了细化量化,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将普法的“软指标”变为“硬任务”。《清单》由共性清单和个性清单两部分组成,明确普法责任主体,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在抓好本系统内部法治教育的同时,负责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宪法法律和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所涉及所执行的法律法规。通过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各系统职能优势和主导作用,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扩大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切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行业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护未天使”“木兰有约”“政协律师委员法宣团”“巾帼法律明白人”等普法团体纷纷涌现,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等开展现场法治宣讲1000余场(次),受众12万余人(次),有效扩大了普法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亮点二:丰富法治实践,法治文化进基层活动成效显著。
持续组织开展“文化惠民·与法同行”法治文化进基层活动,利用唐山市电影惠民平台,以露天放映的形式,惠民电影放映前插播普法微视频和普法宣传片,寓教于乐的同时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由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普法志愿者组成的普法宣传队伍,向居民面对面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现场演出快板书、歌曲、小品等法治曲艺节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文化惠民·法治同行”电影展映系列宣传活动,组织260支流动放映队在全市城镇社区、广场、工地、学校、军营、企业机关及唐山市5480个行政村巡回展映,年放映10000场次,把法治文化资源、普法宣传阵地直达基层,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亮点三:创新普法形式,优质新媒体平台建设得到加强。
唐山市紧密结合互联网传播优势和本地普法工作实际,深度挖掘矩阵传播力量,创新推出“唐小司”“唐小布”“唐小信”“唐小朗”为成员的普法IP品牌,以小“IP”带动“大普法”,推出表情包、短视频、公开课、文创产品等一系列普法优质内容,实现“破圈”“刷屏”。充分发挥电视传媒的普及性、广泛性作用,利用唐山广播电视台开设的普法专题专栏和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优质新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普法宣传,提高普法实效。督促相关部门利用公交电子站牌、户外电子显示屏、出租车车载广告、楼宇电视等媒介,在车站、商场、景区、文化馆、纪念馆、群艺馆等人员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开展常态化公益普法宣传,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亮点四:突出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显著提升。
青少年关系国家的未来,我市始终把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形成了立法、普法、法治实践为一体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链条。全国首部设区市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域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唐山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市委、市政府《唐山市统筹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实施意见》,教育、公检法司等11家职能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预防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唐山市关于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提升学校法治能力水平的实施意见》等,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一起,形成了完整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体系,为推动常态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开展、促进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实践与依法治理提供了坚实保障。以教育行政机主管部门为主的国家机关切实履行普法职责,加强学校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组织全市1600余名法治副校长常态化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警示教育进校园”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法治实践内容。开展校园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等专项行动,有效遏制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发生,提高师生防范意识,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河北省首家未成年人专门教育学校——唐山市启明学校,积极探索罪错未成年人矫治路径,坚持以“矫治有成效,权益有保障,就业有出路,升学有希望”为办学目标,立足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解决未成年人犯罪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积极推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隐患萌芽治理工程,在特殊未成年人专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亮点五:开展集中宣传,各类主题宣传深入人心。
以深化“每月一主题”普法宣传活动为抓手,围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个人信息保护、反有组织犯罪、防诈反诈、优化营商环境等重要领域,相继组织开展了“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风险”“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宣传月系列活动,全市各地各单位组织法治宣讲、法治讲痤、法治文艺演出、新媒体以案释法等各类宣传活动6200余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和宣传品22万余份,现场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两万余人次,持续掀起全民普法新热潮。尤其是“12•4”宪法宣传期间,全市各地各单位以“宪法七进”为载体,采取集中宣传、文艺汇演、电影放映、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推送宪法法律知识、普法动态,让宪法宣传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律师等法律服务团体更是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一企一策”“千所连千会”等活动,开展“千名律师下基层”普法宣传活动,免费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149场次、法治体检144次,帮助化解矛盾纠纷278件。公证行业积极开展“延伸社会法治触角·公证守护百姓财富”“公证服务进网格”等主题宣传活动,结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继承、赠与、遗嘱等公证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解读法律法规,解读公证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法律误区及法律盲点,让公证法律服务“落户寻常百姓家”,持续推进与法同行。


亮点六:加强阵地建设,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

唐山市持续扩大法治公园、广场、街道、长廊等普法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有效带动法治文化阵地进一步向乡镇、村(社区)及各类群众活动场所延伸,其中唐山投资控股集团、唐山文旅集团与唐山市路南区司法局联合建立南湖公园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六个一”征集活动中被评为全省优秀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充分挖掘唐山市红色法治阵地潜力,有效发挥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庚续红色法治血脉,促进红色资源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地方戏剧(曲)、文艺节目、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开展具有唐山地域特色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公民法治素养全面提升,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完善。


来源:唐山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