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全市上下喜迎建党百年华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支持省会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给予省会建设发展大力关心和支持,为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历史机遇。我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积极响应党中央伟大号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拼搏实干,乘势而上、感恩奋进,努力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改善民生福祉、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以“石家庄在行动”的实际成效,向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市人民交上满意答卷。现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增强省会载体功能
对照建设成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对比国内先进省会城市,以对人民、对城市、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系统规划、总体考虑、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努力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城市面貌彻底改善,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全面加强城市规划设计。进一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编制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其中,围绕建设特大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立足人口增长趋势、城市建设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规模,高标准配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制定城市风貌管控措施,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品质,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二环内做“减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进一步疏解人口和低端低效产业,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布局,存量土地优先用于教育、养老、绿地、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高端功能,打造高品质公共空间,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在二环外做“乘法”,拉开城市框架,实施拥河发展战略,打造滹沱河高水平生态经济带。在城市规划设计上,将坚持国际视野,进行国际方案征集,引进世界顶尖规划单位和设计大师,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产业布局、城市风貌和景观进行高标准、高水平设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靓丽城市名片。同时,进一步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单体设计,加强建筑高度、风貌、格调和色彩管控,切实做到协调、美观。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突出“生态、洁净、秩序、文明、美丽”,实施“三大改造工程”和“四大建设工程”。三大改造工程。一是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剩余1559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在广泛征询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采取“连、并、托、合”方式,进一步整合,按照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等3种改造类型,加快改造进度,今明两年全面完成改造任务。二是棚户区改造。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主渠道作用,用足用好棚改政策,推动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在已完成354个棚改项目、19.68万套回迁房的基础上,加快改造剩余的35个棚户区17185套旧房。其中,2021年拟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个,新开工棚改安置住房5987套;2022年-2025年拟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5个,新开工棚改安置住房11198套。今年我市已新开工4557套,占年度任务的76.11%。三是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82个城中村的拆迁建设,并全面启动73个城中村的改造工作,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加快开工手续办理,争取早建设、早竣工、早入住。四大建设工程。一是道路建设。“十三五”期间打通了南二环东西延、和平路高架西延、中华大街南延、裕华路西延等41条“断头路”。“十四五”期间计划打通56条各类城区“断头路”,在今年打通10条“断头路”的基础上,创新融资方式,采用市场化思路,再启动打通10多条“断头路”,同时超前谋划明年工作,力争明年全部启动打通剩余“断头路”。目前正与银行对接,积极筹措资金做前期工作,已获得10亿元授信额度,8.5亿元融资合作意向。二是管廊建设。坚持两手齐抓,建管并举,加快全市11个在建、3个谋划共16.2公里管廊项目建设和已建成25个共66.2 公里的管廊管线入廊并安全稳定运行,持续提高管线入廊率,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运营管理体系。三是停车场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新修订了《加快机械式立体停车设施建设安装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加快停车场建设通知》等文件,推动社会资本与国开行、建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帮助社会资本申请贷款,同时加强和公安、地产集团等部门协作,及时清理被非法侵占的停车场储备用地,提高社会资本积极性,继续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已建成停车位26395个,占省下达任务的72%。近期我们在今年建设32块地上地下立体停车场的基础上,又初步筛选了80多个地块,其中新增的7块地下停车场近期已进入招拍挂程序。四是城市客厅建设。将遵循“政府推动、连片开发、一二级分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对新客站区域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改善、优化,实现渐进式、可持续更新,首先启动解放大街两侧280亩土地征迁建设、核心区域3.6平方公里骨干路网征迁建设、中央绿轴征迁建设等三方面工作,同步启动回迁安置选址和建设工作。同时,积极引进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科技研发等业态,打造网络化、数字化、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园林式城市会客厅。
三是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实施“七抓七提升”工程,全力打造“洁净、秩序、文明、美丽”的省会环境,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保障。一是抓专项整治,提升城市形象。抓好主街主路景观提升、小街小巷整治、临建违建及有碍观瞻建筑物清理整治、城市形象窗口打造等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的层次、品位和内涵。二是抓市容秩序,提升城市容貌。通过大力整治占道经营、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违章户外广告、垃圾乱倾乱倒等城市“顽疾”,提升市容市貌。三是抓环卫提标,提升城市环境。深入推进环境卫生治理,全面推行“水洗机扫”,提高城市洁净水平。同时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四是抓智慧城管,提升智能化水平。年内完成城区燃气IC卡表用户网上缴费改造,实现主城区居民用气线上缴费全覆盖,让市民群众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五是抓民生保障,提升群众满意度。实施民生优先工程,完成20处易积水区域、154公里市政供热老旧管网、217公里市政供水管网的提升改造,以及20个“美丽街区”“精品街道”创建,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六是抓服务提质,提升城管形象。推进城管“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用水用气报装便利度。落实“721工作法”,推行温柔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七是抓污染防治,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实施绿色发展工程,大力开展洒水降尘,加大黄土裸露治理力度,加强民心河生态补水,实施中水再利用行动,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坚持“做优传统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力促全市产业实现大提升。做优传统产业,就是用足用好我市多年来产业发展积累的基础,加快钢铁、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向绿色化、智能化迈进,实现“老树发新芽”。做强主导产业,就是发挥好产业基础优势,坚持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向集群化、链条化跨越,不断增强“看家本领”,努力争取更多市场话语权、领导权。做大新兴产业,就是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经济新优势。具体讲,就是要打造“两个增长极”、实现“三个新突破”。
打造“两个增长极”。一是打造滹沱河经济带增长极,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是一条革命的河、红色的河,更是省会未来腾飞之河、蝶变之河,推动省会“拥河发展”意义重大。我市将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加快构建“三区七板块多支点”的空间格局,谋划推动一批支撑项目和重大工程,把滹沱河经济带建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数字新城主轴带、文旅产业核心区,开辟经济发展新战场。二是打造两大主导产业增长极,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打破惯性思维,制定出台政策,加大奖励资金、产业创新等方面支持力度,集中优质资源,完善产业配套,招来新项目、壮大老项目,力争早日超过千亿级规模。以两大产业的率先突破,引领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加快发展壮大现代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以及新型冶金材料、洁净能源和绿色新材料、金融等产业,打造“千亿产业后备军”。
实现“三个新突破”。一是项目建设新突破,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的思路,建立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调度、指导、推进和考核。今年10月份组织全市项目观摩,坚持看新项目不看老项目、看产业项目不看其他项目、看现场不看展板,在全市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环境优化新突破,充分发扬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的“店小二”精神,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落实34项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打造投资洼地、兴业沃土。三是要素保障新突破,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重点支持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发展。有效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物流等成本,积极构建可预期、有保障、更可靠的发展环境,确保投资有效益、企业有钱赚、安全有保障。
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铁腕治污,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有效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坚定不移加快推进“退后十”步伐。紧紧盯住制约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不断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下大力推进工业深度减排、车油路综合治理、面源污染防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臭氧协同控制,确保各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坚决打赢大气“退后十”攻坚战。
二是全力推进六项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严格施行网格化管理,建立责任追究联动机制,真正把压力一级一级传导下去,督促各级抓好工作落实;建立分局长异地交流机制,开展异地执法,确保公平公正、敢于碰硬、秉公执法;完善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定期曝光机制,邀请媒体伴随式采访,切实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夯实环境违法举报奖励机制,提高举报奖励额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污染防治攻坚的浓厚氛围;加强第三方在线环境监测运维监督管理,建立第三方监测规范运营管理机制,强化污染源监控设施建设市场的管理,确保在线监控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第四方专业团队,建立第四方常驻机制,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开展专业执法检查,切实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是形成污染防治强大合力。继续深化服务式、体检式、预防式执法理念,强化环保与公安、法院、检察院密切协作,精准锁定环境违法问题,不断加大对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环境污染违法问题的打击和曝光力度。同时,不断完善环境监管正面清单制度,实施绩效评级,落实好差异化、精准化管控,努力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是破难题、解新题,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发展动力的关键举措。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制约省会建设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破除不合时宜的制度机制障碍。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承接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依法依规委托或下放我市的行政许可事项,扎实实施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大力推进不见面审批,建成全市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政务服务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二是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稳妥有序高效推进国有企业政企分开、政事分离,实行统一监管,做好整合重组工作,推动国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扩大开放是破难题、解新题,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发展动力的关键举措,必须自觉强化开放理念,向开放要资源、要活力。一是打造国际开放合作新高地。自贸区正定片区是我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城市建设。加大自贸区正定片区制度创新工作力度,年内推出2项以上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最佳实践案例。力争国际邮件互换局通过国家验收并全面开展业务,医药口岸物流中心、医药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二是高标准建设石家庄国际陆港。依托冀中南智能港,积极申报建设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保税物流中心(B型)。布局发展临港适铁产业,强化枢纽设施能力建设,提升保税服务功能。支持正定国际机场扩容升级,积极协调增加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和班次,推动空港、陆港和海港联动发展,加快打造国际多式联运中心、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构建联程运输综合服务体系。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提高班列运行质量和效率,推动“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运输方式转变,打造京津冀地区最具影响力班列运贸服务新平台。三是全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积极承接省支持我市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政策,大力引进建设一批世界知名品牌连锁酒店、商场、学校等,精心打造城市客厅等凸显石家庄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每年组织举办一批国际化论坛、比赛、活动,提高省会国际化水平。积极搭建对接平台,力争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国际机构来石投资。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高效快捷交通路网
坚持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成连接京津冀主要城市及相邻省会城市的“1.5小时交通圈”。
一是构建对内大循环。今年9月30日前省管新元高速、石太高速、石黄高速的裕华路、西兆通、北五女、南新城、石清路和西古城等6个收费站,市管西柏坡高速、张石高速中华北大街支线、南绕城高速公路不再收费;确保102.3公里三环路辅路于9月30日前全线贯通,切实提升三环路的通行品质和服务能力,大大推动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持续抓好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完善地铁出行路网结合。
二是畅通对外大通道。积极推动主城区周边国省干线提档升级,积极争取将衡昔高速、石忻高速、清魏高速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推进正定机场改扩建工程,巩固省会区域交通枢纽地位。
三是打造立体交通网。充分发挥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推动公铁、空陆等联运发展,提升运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着力实施民生优先工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和部署上去,实施民生优先工程,用心用情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幼托等问题,多措并举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快推进20项民生工程和10件惠民实事。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动棚户区、老旧小区、城中村等改造,加快停车场建设,全力推进高铁站周边环境整治,加快建设中央商务区等城市客厅,加速实施小街小巷改造整治,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河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石家庄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积极对接、加快推进东软教育集团在石建设软件教育学院。争取石家庄学院成功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加快推进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与独立学院合并转设升格为本科高校。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和保障力度,到2022年底全市所有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级验收标准。提升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水平,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建设,疏解主城区就学压力。
三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健康石家庄建设,加快建设河北省重症肌无力医院,推进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与西安交大二附院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加快传染病智慧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施重点传染病防治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应对突发重大传染病的能力,争创国家级、省级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生产能力储备基地。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今年鼓励支持1-2家医院建成管理运营规范的互联网医院,完成与省平台对接和24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远程诊室建设,逐步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网络体系全覆盖。
四是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强化社会保障,积极实施全面参保计划,确保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推动市老年养护院和公办养老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增加普惠性养老床位供给。健全完善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发展多种类型婴幼儿照护示范机构,建设市级儿童福利院,筹建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五是加快文体产业发展。加快省会文化市场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体育消费业态,营造城市文化新场景,扩大优质文化供给。积极配合推进省音乐厅、省美术馆等功能场馆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新体育中心和市博物馆新馆。深化正定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创建国家5A级景区。积极做好西柏坡、古中山国遗址公园建设保护,保留城市记忆、增添人文底蕴,让城市更具魅力,让“文化之美”更加凸显。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大力实施服务提质工程,倾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决定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必须大力实施服务提质工程,坚持以国际国内一流水平为标杆,以最大程度满足市场主体需求为根本导向,以深刻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采取创新性改革举措,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一是从思想意识入手,筑牢优化发展环境基础。在全市上下开展“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自觉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思维,树牢省会意识、率先意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逢一必争、逢旗必扛,结合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好思想观念、为民感情、方式方法、作风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振党员干部干事业、优环境、谋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从效能建设入手,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思维,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决制约省会建设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网上政务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健全完善信息化网络平台,尽快实现“网上咨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反馈”全流程办理,压缩办理时间,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争取扩大管理权限。对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委托和下放的事项,争取受理审核权和批准权适当分离,下放受理审核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树牢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服务的“店小二”意识,主动靠前解决问题,多倾听企业家意见建议,搞好配套、做好服务,大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让企业家真正感受到石家庄的温度、力度和便捷度。
三是从要素保障入手,全面提升工作服务水平。持续巩固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成效,进一步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在商事制度、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政务服务、新型监管、法治保障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在土地保障上,对“两新一重”等重点项目,实行全程盯办、专人盯办,进一步优化报批流程,加快报批速度,提高审批效率,同步开展征地前期各项工作,将组卷报批时间压缩到最短。在资金保障上,着眼省会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每年筛选补助项目,将补助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滹沱河生态修复等省会建设发展急需领域和重点项目,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
全面提振精神状态,彰显省会干部责任担当
对标中央和省委的更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决扛起彰显省会担当的重任,持续不断加大解放思想力度,奋勇拼搏、锐意进取,提振精神状态、改进工作作风,奋力推动省会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一是深入开展“抓住重大机遇、激发内生动力”解放思想大讨论。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不断强化改革意识、创新思维,善于运用市场化的方式和手段,抓改革、促发展,经营城市、改善民生。树牢省会意识、率先意识,每个岗位、每项工作做到逢一必争、逢旗必扛,推动各项工作在全省当标杆、作表率。二是深入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专项整治行动。聚焦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市域治理、干部作风等领域,带着情怀谋事、扑下身子干事、保持韧劲成事。大力践行敢于担当、敢于攻坚的精神,大力践行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时刻保持高效率、快节奏,不等不靠不懈怠,把难办的事情办成、把能办的事情办好、把必须办的事情办出彩。三是深入开展责任大落实专项督导行动。深入研究省委、省政府《支持意见》,制定承接支持政策的具体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一项一项去推进、一项一项去落实。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高效推进。持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精准发力、见人见事,实行每季度一次公开晾晒成绩,确保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优化考核方式方法,拉开奖惩等级,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考核不合格的进行鞭策和批评,实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让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在石家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