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固本,安民之基。
保定是整地市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城市,全省唯一。优质粮食工程项目总投资和获得补助资金,均居全省第一。保定净菜进京产值占北京市场22.1%,全省第一。
在过去一年里,保定以“农”为笔,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坚定不移朝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迈进,高质量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2024年前三季度保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6亿元,同比增长4.8%;一产增加值284.6亿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30元,同比增长6.3%。
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2024年金秋时节,在望都县高产攻关示范田内,成熟的玉米高高耸立,玉米联合收获机在田中来回穿梭。
按照玉米田间测产方法(机械收穗),农业专家精确计算出农田的平均产量——实收单产969.01公斤,创我国夏玉米种植区北部的单产最高记录。
这是保定市上下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现代化开花结果的生动写照。
粮食足,天下安。
一年来,保定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通过农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2024年,全市夏粮面积415.07万亩,亩产442.66公斤,总产36.74亿斤,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预计秋粮面积600万亩,单产、总产将略高于去年。全力推动“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地市级试点”建设,全市完成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153.6万亩,总投资42.56亿元,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0.8万亩,占全市永久基本农田89.2%。
同时,保定紧抓油料和经济作物生产,新建百亩设施蔬菜基地2个,百亩苹果基地1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2个,改造提升设施蔬菜基地30个,圆满完成20万亩文冠果种植任务。全年预计蔬菜(食用菌、瓜果)播种面积134万亩,产量462万吨,经济作物产量增幅均在7%左右,位于全省前列。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推进会在阜平县成功召开,保定作典型发言。
点亮农业产业兴旺发达之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保定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强农、绿色固农,农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绿色转型稳步向前,在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882万元,带动13个县、32个主体发展设施农业,新建改建设施基地千余亩;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27亿元,打造出博野粤旺、蠡县千喜等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全市新(改、扩)建设施基地38个,涵盖蔬菜、瓜果、水果、食用菌、花卉多种特色产业,阜平豆致富植物工厂通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率先抢占全国高品质芽苗菜市场,预计亩均年效益达200万元……
2024年,全市实施重点设施农业项目34个,设施农业净增明显。截至年底,全市新增设施农业种植面积5.3万亩,设施农业种植总面积达到65.5万亩,总产量262.8万吨。
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2024年1-9月,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1061.6亿元,农业总产值470.4亿元(不含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26:1;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全市农产品加工业“1+4”三年(2024-2026年)行动计划,全市现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5家,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效应显著加强。
农业产业化带动突出。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农业签约项目61个,签约引资额208.63亿元,签约引资完成率104.3%;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实施农业投资项目415个,项目总投资7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1亿元,已完成投资235亿元,居全省首位。
农业园区有序推进,目前全市现有现代农业园区280家,全市“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达到402个,334家工商企业、3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园区建设,投资总额达348.76亿元,为园区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实施净菜进京行动,前三季度培育净菜进京生产基地和骨干企业74家,打造省级环京蔬菜生产基地15家,净菜生产加工总产量506.51万吨,进京产值120.2亿元,保定净菜占北京市场22.1%,全省第一。
创新科技兴农富民动能强劲
初冬,在徐水区祥麟博士农场千亩繁种基地,负责人刘锐雪一边与大伙交流麦田冬季管理技术要领,一边通过微信回复省内引种农户的咨询。
“这里繁育的是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培育的‘农大761’小麦良种,抗寒、抗旱、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近两年每年在全省推广50万亩,其中徐水本地播种10万亩,很受农民和高端面粉企业欢迎。”刘锐雪说,博士农场设立以来,已经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百姓信赖的农技推广课堂,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无人机上天、机器人下田、博士生种地,已经成为保定农田里的“新常态”。作为农业大市,保定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都市农业创新研究院、博士农场、农业驿站等4个科创平台,培育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职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4支队伍,高新精技术研发和运用成效明显,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持续增加,全市特色产业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
截至2024年底,全市152家博士农场引进高端人才1176人,培育引进新品种823个,推广先进适用技术167个,申请专利153个,形成技术标准(规程)141个,带动经营主体5232家;993名农业科技特派员、1104名乡村振兴技术指导员、5151名社会化农业职业经理人、603名大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下沉乡村一线,助力农业发展;100家农业创新驿站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521项,培育农业品牌100余个,带动农户近15万户。
同时,涿州国家农高区创建稳步推进,引育成效明显,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02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5家,河北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评价工作全省第一,国家作物分子育种创新中心获批国家生物育种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深化改革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检验乡村振兴的成效,农民的满意度无疑是最为直观的标尺。一年来,保定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利用废弃砖厂大坑建设垂钓广场,激发“旅游+农业”的乡村活力;租用村内20处空闲宅基地,委托专业民宿团队运营,开发民宿经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模式,拉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200元,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100万元……在定兴县杨村镇姚家庄村,处处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集体收入不断增加,老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环境也越来越优美了。”姚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姚志远说,该村以“公益金”形式将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已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8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保。姚家庄村的华丽蜕变,见证了保定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的有益探索之路。
一年来,“一村两社、一社一区”的党支部领办模式,形成协调发展、互补互促、稳定运营的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保定全域加速推进。
截至目前,全市规范运营合作社达1970个(土地合作社1348个、特色种植类合作社317个、养殖类合作社208个,民宿旅游、劳动服务及其他类型合作社97个)。去年年底,18个农业县(市、区)实现县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成立市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服务中心,进一步促进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全市依法登记农民合作社达1.4万家,注册家庭农场超过8000个,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博野大营果品蔬菜专业合作社入选省“十佳”农民合作社,涿州德利农入选省年度新产业新业态农民合作社典型案例,清苑冀信农机入选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农村闲置农房高效盘活,建设完成保定小院1897套;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437.09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54.57%,其中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1.04%。
以生态之和形塑乡村田园之美。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争取2024年省级乡村振兴整治专项资金3.1亿元,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02个,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全市4708个行政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
同时,去年保定开启“恋乡·骑行保定——探寻最美乡村”活动,打造四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22条,创建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14个,网络累计传播量超3.8亿人次,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超过7亿元,接待游客650万人次。
2024年,保定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及时预警、快速响应、高效排查、精准帮扶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完成对全市经营性帮扶产业项目分类认定,“四个一批”提升行动不断深化,帮扶产业提质增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前三季度脱贫人口务工14.3万人,超额完成就业帮扶任务,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零失学辍学,全市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42.84万人全部参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保持100%,农村低保标准大幅提高,脱贫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脱贫地区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和美乡村织锦绣,振兴画卷扑面来。今天的保定,山青水绿,人和景美,一年四季皆是生机勃勃,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必将继续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赋能添彩,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