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厉害了,我就是镇馆之宝!”“我是汉代的火锅,看我们那时的人是不是比你们要精致得多?”“我是用来熏香房间和衣物的,不仅长得美,还很珍贵。”在鹿泉区,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展厅,其中一件件文物似乎在静静讲述着它们的前世与今生。它们,来自鹿泉区城区以东2.5公里处的高庄汉墓。

菱形镂孔铜执炉

名为“高庄”,却不是因为墓主人与高庄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这片土地现在名为“高庄”。在鹿泉区高庄村西,秀美的凤凰山遗世而独立。就在山脚下的树林中,静静地埋藏着一座王陵墓遗址,1991年至1994年的考古挖掘中,此墓曾出土文物7000余件,备受瞩目。1993年,高庄汉墓被评为河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这座陵墓的主人到底是谁?又埋藏着他怎样的过往?

1991年5月,鹿泉区当地的砖厂工人在挖蓄水池时,发现了铜器和陶器。文物部门闻讯后,在当地驻军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首批出土的铜器、铁器、陶器等文物中,文物工作者发现多件器物上刻有“五官”“常事”“常山食客”等铭文,因为所刻铭文的官职只有皇帝和诸侯王室中才有设制,据此推断,此墓应是汉代常山国王的陵墓。据史书中记载,汉代常山国封王的有好几位,墓主人到底是谁?一件名为“三朱雀附耳铜鼎”的文物给予世人答案。  

三朱雀附耳铜鼎,鼎高35厘米,重16.8千克,整器浑重,做工精细,盖上铸有三只高大的朱雀钮。鼎盖的沿边横錾刻铭“食官鼎盖一重九斤十两”“二十九年效见”等字,是重量刻铭和制造检验时间铭文,这些文字为研究汉代度量衡和常山国历史提供了少有的资料。“二十九年效见”说明此王在位29年以上,而历届常山王超过29年的只有常山宪王刘舜,他在位长达32年,因此判定此墓为刘舜之墓。刘舜是汉景帝的第十四个儿子,史书上记载,因为是“老来得子”,所以汉景帝在位时对他十分宠爱,另外他还和“千古一帝”汉武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因此汉武帝在位时也对他多有包容。  

在出土文物中,有三件大小不一的银盆,银盆通体光素无华,色白如新,为西汉时期王室用具,在全国已发掘的汉代诸侯王陵墓中只出土这三件银盆。我国古代银器比金器制造晚,大型银质实用器极为少见,这三件银器为考证、研究银器的铸造和锤揲抛光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出土的两件蘑菇钮镂空圆盖壶是盛装芳香液体的容器,盖上有孔洞,以便液体从有孔的盖上蒸发,用于熏香房间和衣物。墓中还出土带耳杯铜执炉五件,出土时炉中还剩有木炭,通俗讲,执炉就是古代火锅,用来加热耳杯中的酱、盐。  

铜药具、铜钫、厚体铜盆、银环铜量斗、铜灯台、实用马车、真马骨架……岁月失语,一件件文物却诉说着当年明月。在三年多的发掘中,文物工作者发现此处为一座中字型王陵墓,由墓道、墓室及四周回廊三部分组成。如此规制的墓葬并不多见,充分证明着主人的尊贵。然而,被文物工作者寄予厚望的主墓室却被盗墓贼用一把火烧成流渣,主椁室中无一件器物出土。虽然主墓室更珍贵的文物已被盗空,单从回廊出土的器物就涵盖了王室生活的洗沐、饮食、医药、出行等方面的实用器具,已经是非常繁多和奢华,而且制作工艺水平高超,代表了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彰显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的繁荣与富强。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