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人民,就想把最好的艺术回馈给人民。这是长篇纪实文学《人民的艺术家:齐花坦与河北梆子》扉页中的一句话,也是河北梆子艺术家齐花坦先生与著名作家周喜俊共同的心声。日前,这本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和河北省作协重点立项扶持的项目,荣获2019—2021年石家庄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接受采访时,作者周喜俊与记者分享了图书背后的故事。

  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齐花坦是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第一批国家级河北梆子非遗传承人,终身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党的十五大代表。舞台生涯半个多世纪,她演出了上百部剧目,由其主演的《宝莲灯》《蝴蝶杯》等经典剧目不仅闻名全国,还多次受到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为人民演出,是其一生的追求。周喜俊介绍:“我与齐老师相识二十多年,在这位老艺术家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德艺双馨。写这本书不是采访式搜集创作素材,而是真正的观察体验。”

  周喜俊说,她与齐花坦初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周喜俊任市艺术研究所所长,为给剧团创作戏曲剧本走进了齐花坦的家。齐花坦老两口都是戏曲方面的专家,虽然双双离休,但家里比剧团还热闹,上门求教的学生络绎不绝。周喜俊说:“我们讨论剧本时,齐老师像个小学生一样静静坐在一旁倾听。但当谈到唱腔设计和舞台表演方面的问题,她会毫无保留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中午,齐老师会亲自下厨,为我们做一桌色香味美的家常饭,大家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倾情书写她的艺术人生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周喜俊介绍,河北梆子《蝴蝶杯》是齐花坦的看家戏,也是有着深远影响的传统剧目。但齐花坦老两口却鼓励她对剧本进行大胆改编。2003年,周喜俊改编的《新蝴蝶杯》参加河北省第六届戏剧节,荣获优秀编剧奖。

  为扩大河北梆子的影响,齐花坦又帮着出谋划策,支持周喜俊把《新蝴蝶杯》改编成了戏曲电视剧,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曾多次播出,并获得河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而根据元杂剧《绣襦记》改编的河北梆子《曲江情》还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齐花坦认为获奖不是目的,关键要看是否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周喜俊告诉我们,“为检验演出效果,我陪着齐老师坐公交车追随剧团下乡看演出,在蚊虫飞咬的盛夏,在寒风刺骨的冬夜,我们坐在露天剧场的观众席上倾听大家的心声。此时,齐老师是一丝不苟的评委,每次看完戏,她都要去后台给演员以鼓励,并现场做示范,纠正她认为表演不准确的台词和动作。”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周喜俊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和齐老师相处的那些日子,让我深深体会到,她是观众心目中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她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人民。作为一个从基层走出来的写作者,我无法按捺为齐老师写本书的冲动。1999年,我就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齐花坦传》,作为向齐老师从艺五十周年的一份礼物。”

  共同回望献礼建党百年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也是齐花坦从艺七十周年,从一个小童工到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齐花坦的人生经历,见证了共产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见证了河北梆子这一剧种从濒临灭绝到再创辉煌的历史。

  周喜俊表示,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文艺为人民的问题。回头再看二十年前写的《齐花坦传》,自己感觉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此次创作长篇纪实文学《齐花坦与河北梆子》是通过一位艺术家的成长和一个剧种的发展,贯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文艺的领导、对人才的培养,也反映出文艺家只有扎根人民,与人民血脉相连,才是立身之本。文艺工作只有培养出与人民同心同德的人才,创作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精品,才是健康发展的保障。

  该书问世以来,受到读者、戏迷、文艺工作者的好评。作家远牵表示:“周喜俊在创作中所表现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叙事手法,颇有齐花坦的艺术神韵。”评论家王露霞也在文章中写到:周喜俊书写齐花坦可以说是相互寻找、相互印证,这一对在各自领域都做出不凡成绩的忘年交,是她们灵魂深处产生的强烈的情感共鸣……

周喜俊表示,自己会一如既往坚持为人民抒写的创作方向。她透露,目前正在深入生活,为创作一部新长篇作准备。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