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金岭(右)在生产车间和工人查看刚生产出的又香又甜的枣夹核桃。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摄
酸枣芽茶宁神助眠,红枣叶茶降糖养生,六度的红枣醋酸甜绵长、回味悠长……走进唐县县城“木兰红”品牌店,枣仁派、枣花蜜、枣芽茶、红枣醋、红枣酒等五大系列40余种枣产品琳琅满目,散发着浓郁的枣乡风情。这些农特精品的源头,正是太行深处的唐县羊角乡木兰村。唐县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苑金岭自豪地介绍:“这些,都是我们‘全链开发一颗红枣’的成果。”
诱人的脆枣让枣农一季多收1至3万元。戴少鹏 摄(资料片)
围绕“全链开发一颗红枣”,利用红枣全生命周期,唐县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与河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构建起以木兰红枣为中心的健康产品链条,开发出从叶到果、从根到枝的枣产品和枣木工艺品。冬天枣树休眠期,开展树体研学活动;春夏枣树发芽、开花期,采枣芽茶、枣花蜜;到了秋天,脆熟期的脆枣,成熟期的醉枣,完熟期的香枣,分级处理期的枣夹核桃、枣干、红枣酒和红枣醋上市,可谓枣香四季。
唐县羊角乡木兰村漫山遍野的枣树林。戴少鹏 摄
在木兰村的现代化加工车间,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红枣去核、去皮、分级,核桃仁分拣等工序。一颗颗精选红枣包裹着优质核桃仁,制成升级版的枣夹核桃——口感香糯软甜,不干不燥,不掉渣。合作社还匠心开发出芝麻、玫瑰、杏仁、葡萄等多种风味的枣仁派系列,满足多元味蕾。
今年55岁的村民苑月然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深有感触:“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采茶、摘枣、加工,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一个月两千多元,很知足。”这份稳定的工作,正是红枣产业链延伸带来的福利。
木兰红枣成为村民的致富之果。戴少鹏 摄
相传,木兰村因花木兰行军路过在此拴马食枣而得名,是太行山区红枣生产专业村。羊角乡天然的沙褐土片麻岩赋予了红枣“个大、皮薄、肉厚、味甜、色艳”的卓越品质,让这里的红枣声名远扬。今年53岁的苑金岭是地地道道的木兰村村民。原本在北京工作的他看到外地大枣品牌入驻北京大市场后深受启发。2011年3月,他回到家乡组织30多户枣农成立唐县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木兰红”商标,引领枣农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现已形成集红枣种植、加工、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条。
在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毛永民等技术团队指导下,合作社坚持科学管理和绿色生产。品质铸就品牌:“木兰红”红枣于2012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7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羊角乡也因此荣膺“红枣之乡”美誉。其产品屡获殊荣,包括河北省首届名优果品擂台赛银奖、河北省旅游推荐商品、河北省优质产品等。
如今,合作社已发展壮大,拥有5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配备果品筛选、烘干、包装、冷藏等专业生产线。基地覆盖羊角、木兰、满心、尖梢4个村,枣林面积达2万多亩。年加工红枣2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直接带动800多户枣农增收,户均增收约5000元,并创造大量家门口的就业岗位。

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木兰红”品牌不断拓展内涵。合作社投资修建红枣片区观光台,打造集采摘、观光于一体的基地。通过大枣采摘节、登山节、保定太行步道(羊角乡段23.77公里,途经木兰、羊角枣林)等活动,将枣乡的历史文化与乡村振兴故事娓娓道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羊角村枣农任孝尔喜上眉梢:“去年光卖脆枣一季就收入了3万多元。”山间红枣,已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之果”。
2023年,合作社在保定设立办事处,引入专业管理和电商人才,采用电商直播带货新模式,让木兰大枣进入保定40多家商超,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产供销一体化。打开抖音账号“木兰红——农产优品”,原产地、原材料介绍及采摘加工过程一一呈现在大众面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模式,让越来越多游客走进羊角乡了解木兰红枣。展望未来,苑金岭信心满怀:“枣树,是木兰村的经济命脉,承载着太行山的生态守护与一代代木兰人的乡愁记忆。我们将继续深耕这片‘红’土地,让滋养数辈人的红枣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努力绘就产业兴旺、农民富裕、村容美丽、枣香氤氲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