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接壤的河北省赤城县,是北京重要的水源地。赤城县年水资源总量达到2.47亿立方米,承担着为首都供水的重要任务。境内的白河,于雕鹗镇与红河相拥,穿越葱郁森林、广袤田野与古朴村庄,向着白河堡水库奔腾而去,绘就一幅生动的自然交响画卷。静谧的黑河,则从东猴顶之巅启程,蜿蜒曲折,绕过千山万水,一路向南,在北京市延庆区与白河汇合,两股磅礴之水共同注入密云水库,润泽京城。

赤城县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生态治理,实施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等百余个项目,全面建设“首都供水塔”,全力守护“首都蓄水池”,生态优势逐步彰显。近年来,通过持续深化科学“治水”,赤城县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54.33平方公里、清理疏浚河道165公里、设立防护网41公里、建成的12条清洁小流域成为净化河流的“毛细血管”。其中,东栅子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和河道输水条件大幅提升。

在产业“节水”方面,赤城县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完成3.2万亩农田的“稻改旱”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2.4万亩,并且积极推广有机种植,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同时,矿山企业工业用水全部实现循环利用,全县地下水取水量逐年下降,年均多为北京输水2000多万立方米。

精准监测实时“保水”也是赤城县的重要举措。依托云州水库水质生物预警监测站和白河、黑河8座小型水质智能监测站,科学制定“五个一”国考断面水质管控工作机制。

如今的赤城,青山叠翠、河水清澈,河流入京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II类标准,部分月份甚至达到Ⅰ类标准,实现了“多供水、供好水”的目标。

文体旅融合大放异彩

赤城县不仅拥有优质的水资源,其优良的水源地环境也为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数据显示,赤城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4.41%、林草覆盖率达到84.16%,坐拥72道生态河谷。这里海拔适中,PM2.5平均浓度仅为12微克/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赤城县依托优质水源地条件,帮助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成林万顷的黑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大海陀国家自然保护区、第四代冰川遗迹冰山梁以及丹霞赤壁等自然景观,同样吸引了无数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打卡。2023年,赤城县成功跻身河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文旅产业和康养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赤城县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巧妙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于文体旅融合的新篇章中大放异彩。通过精心规划,一系列度假区、体育公园、燕山宿集等旅游项目涌现而出,使得赤城县成为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理想之选,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位于赤城镇浩门岭村的铭悦乡居,是赤城康养产业建设的经典案例。走进这里,就能看到一幢幢青灰色的独栋小院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精致与舒适。在这里,每一个小院都是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近期,铭悦乡居推出了“露营+”活动,与民宿产业形成互补。

“赤城好水”前景广阔

在滋养一方水土的同时,赤城敏锐地看到了“一杯好水”为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在中国健康饮水课题研讨会暨首届“赤城好水”推介会上,专家们认为,赤城坚持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矿山企业有序退出和绿色转型,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作为重点工作,真正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了把全县的水科技产业做大做强,赤城县谋划了水产业、水科技产业园,并已经动工建设,预计2025年8月投入运营。

在水产业集群方面,赤城县将打造以水为平台的“水+N”产业集群,包括天然水、矿泉水、果蔬汁、冻干粉、茶粉以及中药材饮品等各类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已有6家饮水企业和1家饮料生产企业落户赤城,以赤城好水为原料,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饮用水和饮品。这些产品的推出满足了当下市场对健康饮品的需求,预计将为赤城县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赤城县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赤城县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毅然决然地摒弃了以往过度依赖单一矿产资源的传统发展模式,成功踏上了一条注重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聚焦文旅康养、新型能源、特色农牧等特色产业,赤城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绿色发展已经让赤城县尝到了甜头。

行走在赤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从山间清泉到生产车间、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赤城好水”承载着赤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绿色发展的执着追求。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