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话流传千古,也让人们熟知了铜镜这种古代文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铸造和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最初的铜镜,仅仅是王孙贵族才能使用的高级奢侈品。到了汉代,铜镜逐渐走向民间,被赋予浓厚的生活气息与美好的祝愿,许多寓意吉祥的铭文、纹饰出现在铜镜上,用来装饰、馈赠、祈求吉福、传情达谊。


在沧州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有一面于1988年在沧州市刘胖庄西晋墓葬中出土的铭文镜。这面铜镜为圆形,钮外装饰有弦纹、卷云纹、栉齿纹等多种纹饰,布局巧妙,纹饰流畅,镜背面有上下对称的“位至三公”铭文,因此得名“位至三公”镜。

在汉代至六朝时期的铭文镜中,“位至三公”四字很常见。据《尚书·周官》载:“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竟邦,燮理阴阳,官不必备,惟其人。”而《礼记》中“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中说:“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汉以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为三公……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大唐因之。”由此可见,“三公”是古代最高长官的称谓,但历朝历代所指不同,说法各异。除了“位至三公”,有的铜镜上还刻有“位至公卿”四字,二者意思相近,都是称颂和祝愿官运亨通、官位尊贵的吉祥语。人们把“位至三公”铸刻在铜镜上,表达了“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下,人们对于高官厚禄的美好期望。

这类带有吉祥语的铭文镜,自汉代开始流行,其功能是被当作礼品赠送,以表达对子女的厚望和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是当时人们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作为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类铭文镜一直到清末民国都还有铸造。时至今日,铜镜虽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金榜题名、恭喜发财、鸿运当头之类的吉祥语,仍然在一些日常物品上可见。

 

 文章来源: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