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塞罕坝精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

 

希望你们珍视荣誉、继续奋斗,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2021823日下午,在承德市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首站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绿意盎然的无边林海,赞誉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一代塞罕坝人朝着绿色梦想昂首阔步,在茫茫林海续写新的绿色奇迹。

 

又添新绿,高质量造林正当时

 

5月初的塞罕坝,寒意依然未退。料峭的春风刮过百万亩林海,高低错落的树木随风摇曳,生机无限。

 

又到一年造林季!

 

施工员张彬和马超带领6名工人在千层板分场长腿泡子营林区天桥梁作业区落叶松林里,实施林冠下造林。松土挖坑、剪开营养杯桶、摆正树苗、覆盖黑土,两三分钟,一株树苗就栽好了。

 

2022年完成当年造林任务后,塞罕坝大规模攻坚造林基本结束,造林方向转为林冠下造林。不仅如此,今年还有8000亩造林地块首次全部采用混交造林模式。

 

这里是河北农业大学的试验林,160平方米的林地分别栽种云杉、樟子松、蒙古栎、白榆,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块状混交,将为林场林冠下造林提供科学支撑。张彬在施工间隙告诉记者。

 

一次又一次的绿色攻坚,让百万亩林海绿意越来越浓。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达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量1036.8万立方米,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20225月,省委书记倪岳峰到任河北不久就到塞罕坝调研。他指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奋力开启塞罕坝机械林场二次创业新征程。

 

让绿意更浓,需要高质量造林。

 

2022年,塞罕坝培育混交林2万亩,今年将再培育2.3万亩。预计到2040年,全场混交林面积达到48.1万亩,占比达到40%,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逐步使林分达到近自然状态。

 

林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林业科研。

 

2022年,塞罕坝完成了全场林业资源状况摸底。今年,塞罕坝将持续开展高寒高海拔及沙化地区营造林、健康稳定优质高效森林生态系统培育、森林固碳能力提升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加快推进智慧林场建设,持续在建设美丽中国上走在前、作表率。

 

抚育管理,保障林海更加安全

 

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

 

修枝、间伐、清理,最近两个月,大唤起分场五十三号营林区施工员靳玉良一直奋战在森林抚育第一线。建场以来,塞罕坝大约有1.3万亩林地位于山尖上,因山路陡峭难行,一直没有进行抚育。

 

今年,林场继续实施抚育盲区清零工程,向全场范围偏、远、难地块发起冲锋。预计到2030年,实现森林抚育全覆盖。

 

防火责任重于泰山。“零火灾”是塞罕坝人坚守的目标。

 

“保护好自己,也守护好林子。”4月底,刘军在外参加活动,他反复叮嘱同为月亮山望海楼瞭望员的妻子王娟。王娟一个人坚持白天每15分钟观测一次,晚上每小时观测一次。

 

从大西沟门到韭菜沟梁顶,徒步翻越3座山梁、6道沟岔,这是58岁的护林员孙文革一天近20公里的防火巡护轨迹。像孙文革一样,林场有350名防火网格护林员,他们的巡护足迹踏遍塞罕坝的沟沟岔岔。

 

守护好这片林海,离不开人的执着,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塞罕坝建立起“天空地”一体化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和人防、技防、物防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防灭火能力显著提升。

 

除了防火,围歼病虫害的持久战也一直在林海中进行。

 

林场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双和同事们来到大唤起分场大梨树沟和小梨树沟营林区,放置蛀干病虫诱捕器,为今年的病虫害防治收集科学数据。

 

在建立完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和检疫体系的同时,塞罕坝还与周边区域成立联防联控组织,互通信息,共查漏洞,为区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塞罕坝病虫害成灾率始终保持在千分之二以内,稳稳处于“成灾率不高于千分之三点三”的红线之内。

 

不断攻坚,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让百万亩林海的生态屏障作用永远发挥下去,我们必须拿出‘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态度,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塞罕坝实践。”承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表示。

 

迈出二次创业新步伐的塞罕坝,是美丽河北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更是河北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的生动实践。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河北厚植绿色生态底色,截至2022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5.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73.5%。

 

今年,河北将全面落实林长制,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集中力量开展绿化攻坚,聚焦“两山、两翼、三环、四沿”重点区域,抓好北方防沙带、雄安新区千年秀林、规模化林场等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和国有草场试点建设,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燕赵大地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扩大,京津生态屏障越筑越牢。

 

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

塞罕坝机械林场营林科技术员

孙双印:当好森林保姆

 

修根要注意把受伤的须根清理干净,沾浆要保证泥浆裹得均匀,装桶要切忌窝根……”428日上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苗圃基地,营林科技术员孙双印一边亲手示范花楸容器苗灌装,一边给工人们讲解技术要领。

 

花楸是塞罕坝机械林场近两年引进培育的阔叶树种之一。为深入推进二次创业,今年林场的8000亩造林地块将首次全部采用混交造林模式。而阔叶树种的引进培育,是混交造林的前提和关键。塞罕坝春季造林马上开始,孙双印放心不下,一个一个分场苗圃查看叮嘱,不敢有一丝松懈。

 

20218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离开尚海纪念林前,总书记同林场三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询问他们工作生活情况,共话林场沧桑巨变,共谋林场未来发展。孙双印是其中的大学生技术员代表。

 

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孙双印一直记在心坎里、落在行动上。

 

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塞罕坝机械林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查活动。作为营林科技术员,孙双印提议加快打造混交林体系,当好森林保姆,受到林场领导班子的重视。

 

当好森林保姆也是孙双印多年来的心愿,这个心愿源自刚参加工作时的一段经历。

 

2008年,孙双印考入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分到第三乡分场生产股任技术员,第一项工作就是到莫里莫营林区灌装容器苗。

 

那时候,营林区条件还很艰苦,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信号,除了一部防火专用电话,基本与世隔绝。白天工作枯燥又繁重,夜晚寒冷又无聊,几天的兴奋劲儿一过,孙双印开始倒苦水。

 

孙双印是土生土长的承德围场人,小时候没少跟家人到塞罕坝玩。一望无际的林海,草原上野花次第开放芳草如茵,溪流清水潺潺。他羡慕林场人工作在景区里,考大学时选择了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

 

想象挺美好,现实很苦涩。老职工张景德看出孙双印的情绪波动,得空儿便给他讲讲林一代爬冰卧雪、缺衣少粮、住地窨子、喝雪水造林的故事。父母抚养孩子会觉得苦吗?咱们造林、营林、护林就好比给森林当保姆,累点、苦点,值!张景德说。

 

这让孙双印第一次懂了塞罕坝荒原变林海背后的那群人、那种精神。一定要当好这片林子的保姆他下定决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动力,孙双印变了。在山坡的空地,他学会了扩穴整地,用三锹半植苗法栽树;在不同林分的林间,他弄懂了透光伐、生长伐、卫生伐的区别……一年多时间里,他走遍了管辖区内每一片林子,记录下它们的林分特征。

 

张景德看着他由白变黑的脸庞,日益健壮的身材,竖起了大拇指:有个森林保姆的样了。

 

建场之初,受大风、暴雪、霜冻等恶劣环境影响,适宜在塞罕坝生存的树种有限,造林多是以落叶松为主的人工纯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密度较高的森林生态系统脆弱,对防虫、防火、防病害等都不利。

 

让绿更浓,更要高质量营造林。孙双印在调入林场林业科后,把精准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作为重中之重。

 

经过调查研究,孙双印参与制定了《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营造近自然异龄混交林工作方案》。他和同事们着手开展了混交造林试验,同时通过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转化、天然次生林近自然转化、低质低效林改造混交林、促进天然更新林形成异龄混交林、荒山沙地混交造林等方式,逐渐使人工纯林形成乔灌草相结合、健康的混交林体系。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共有混交林面积24.7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21.5%。按照规划,到2040年,全场混交林面积将新增23.4万亩,总面积达48.1万亩,占比达40%,构建起多树种、多层次、复合式的森林结构。

 

到那时,塞罕坝森林生态景观格局将进一步优化,森林碳汇功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持续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将明显增强。我这个保姆就更称职了。孙双印充满自信地憧憬着。


河北日报记者 李建成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