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农科院、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考核组,对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承担的省级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进行考核评估,最终以95.2分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这也标志着我市又添一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020年起,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市农科院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建设2600亩旱碱麦种植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当地旱碱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树立标杆,形成黄骅旱碱麦品牌效应,带动当地面粉制品行业发展,提升产品社会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我们坚持‘制定一套标准、建好一个基地、优化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总体思路,实施旱碱麦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促进旱碱麦质量、产量、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合作社负责人张志清介绍说,在省、市相关部门及市农科院大力支持下,合作社收集整理适合示范区建设的旱碱麦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产地环境、投入品、田间管理、收获加工、运输、储藏等168项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创立旱碱麦产前、产中、产后农业标准体系,其中,合作社创新发布旱碱麦标准化企业标准4项,真正形成事事有标准、处处有制度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体系。
市农科院院长、研究员闫旭东是合作社的“智囊团”,见证了旱碱麦增产丰收“步步高”。“致力于省级农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合作社种植的2600亩旱碱麦,利用标准化种植技术亩增产22.77%,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00元,培育形成‘李子札’品牌,有力提高了旱碱麦产业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闫旭东说,除了带动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更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是,以合作社为起点,以示范区为主轴,带动黄骅市标准化种植旱碱麦19万亩,实现黄骅农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考核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小京对示范区的建设充分认可,他希望合作社继续加大标准化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农户的标准化意识,同时进一步完善示范区生产标准体系、标准化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扩大农业标准化示范面积,叫响“李子札”旱碱麦品牌。并以此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盐碱地资源,不断提高旱碱麦产品市场竞争力,争取创建国家级旱碱麦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文章来源:沧州日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