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徐水经济开发区。保定日报通讯员 闫东利

雄安调蓄库骨料加工系统生产繁忙有序,装料的卡车排成长龙;雄安建材运输通道安大线、容易线公路驿站主体完工,“油气氢”合建站正式运营,百辆级氢能重卡在容易线上穿梭;全国首个零碳交通能源互联项目启动,将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智慧、清洁能源服务……

初夏时节,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徐水区保障雄安项目工地已是多点开花、热火朝天景象。

徐水区与雄安新区“零距离”,水土相连,生态共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雄安新区加快建设,“借势雄安、服务雄安、对接雄安、融入雄安”成为徐水区笃定践行的发展之路。

借势:打造服务雄安“新高地”

雄安建设如火如荼,服务保障任重道远。区委书记莫茂林说:“我们把服务保障雄安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讲困难、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坚决保障涉雄安项目落地落实,当好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样板标杆。”

雄安建设需要什么,徐水就主动提供什么,未来发展需要什么,就提前布局什么。“全力配合雄安调蓄库建设,做好南水北调雄安干渠、雄忻高铁、地铁R1项目前期准备,高标准、严要求做好每项工作。”近期,徐水区召开专题调度会,为服务保障雄安加压鼓劲。

“围绕打造雄安协同保障高地,对标雄安质量、雄安标准,倒逼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徐水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叶松谈起雄安建材运输通道容易线、安大线建设,感受颇深。“党员干部5+2、白+黑,50天就完成涉及12个乡镇56个村4549户的征迁协议签订及土地清表,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咬定目标,全力推进。干事创业敢担当,工作推动“快、准、稳”,以全区干部的新面貌跑出服务保障“加速度”。

对接:建设雄安项目“承载地”

雄安新区建设,为徐水区产业转型带来机遇。全区坚持高举“雄安旗”、打好“雄安牌”,把区位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把先发优势化为竞争优势。

“主动出击,精准发力,积极对接北京外迁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落地,总投资13亿元的保定东方雨虹建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徐水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志敏说。

据介绍,项目单位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该公司为进军雄安建材市场,亟需在新区附近新建工厂。徐水区政府获悉后多次与企业对接,工作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6个月时间。

“雄安研发、徐水转化,北京疏解、徐水承接”,通过打造中试基地、移动实验室等多种方式,徐水与雄安的合作不断深入。百度云计算(徐水大王店)中心、戴纳实验智造基地、铭锐汽车等高科技项目相继投产运营。去年,徐水经济开发区共引进项目39个,总投资70.8亿元,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长城汽车、巨力索具等重点企业及优势产业在协同延链中持续壮大。

独特的区位优势正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在推进保定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中增蓄徐水贡献。

融入:筑牢雄安生态“护城河”

碧波荡漾,风清花香。徐水区漕河两岸和环雄安林带绿意葱茏,景色宜人。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确保新区建设质量,必须有良好的环境做支撑。徐水区聚焦提升环境承载能力,坚决扛起雄安新区生态“护城河”的历史使命。

徐水区境内的瀑河、漕河、萍河是“九河下梢白洋淀”中的三河,其中瀑河流经徐水区43公里。该区全面实施河长制,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行动,河道面貌得到极大改善。2018年4月至今,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经瀑河向白洋淀生态补水4亿立方米。

据徐水区水利局局长张江介绍,全区还坚持标本兼治,打好污染处理、生态修复、廊道绿化等攻坚硬仗。实施全域河道垃圾长效保洁机制,提质改造污水处理厂,打造生态林带,建立近万亩水源涵养地,为白洋淀上游筑起一道生态屏障。

火热的季节,火热的干劲。雄安新区已经进入全面大规模建设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步推进阶段,2022年也注定是服务保障工作全面提质、全力提速的一年,徐水区上下正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文章来源:保定日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