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除隆兴寺及四塔之外,更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1933年4月16日,在“人间最美四月天”里,梁思成与古城正定相遇。这次相遇,诞生了建筑学上一篇经典文献《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而这些记录使古城的文化古迹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与保护,也使得被历史烟尘掩盖了光芒的府文庙、县文庙得到了“重生”。正定城内唯一的元代建筑府文庙戟门。

文庙又称孔庙,是古代祭祀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文庙又可分为家庙、国庙、学庙三类。学庙又可称庙学,是中国古代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相结合的场所。中国文庙大都属学庙性质,正定的府文庙亦是如此。戟门梁架结构。

据史料记载,正定府文庙创建于宋熙宁三年(1070年),由龙图阁学士、正定知府吴中复修建。元祐三年(1088年),41岁的蔡京任成德军节度使时期,对府文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金明昌元年吴王宗宪、元至顺二年府尹张蒙古岱又曾两次大规模的增修,使得正定府文庙规制完备。可惜,元末毁于兵燹。至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定知府郭勉对府文庙进行了重新修建。之后的明清两代,逐年进行了增修,使正定府文庙成为规模宏大、名冠一时的著名学府。

从光绪版《正定县志》记载中,我们仍能一窥当时的盛况。“正定府为历代省会之区,故府学文庙规模广阔,气象崇宏,甲于通省。”当时的文庙平面布局分为三路。中路为文庙的主体建筑,从南至北依次建有:牌坊、棂星门、泮桥等;东路为祭祠所用,建有六忠祠等建筑;西路为府学,建有正殿明伦堂。堂后有尊经阁,阁后建敬一亭和教授宅等建筑。另外,在府学内还建有一座关帝庙。东南角位置建魁星楼。在进入府文庙的南口、西口和东口各建一座四柱三间的木质牌楼。南口牌楼为“钟灵坊”;西口牌楼为“育才坊”;东口牌楼名为“兴贤坊”。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轴线布局,左右对称,极具庄严感。

让人遗憾的是,清末和民国时期,正定撤府存县,又历经战乱,府文庙逐渐衰败……现在,只存戟门一座和东西耳房各三间。其中,戟门坐落在府文庙中轴线前部,坐北面南,面阔五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青瓦盖顶式建筑。经鉴定,戟门为现存为数不多的元代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6年,府文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府文庙格局恢复被列入《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24项工程。除修缮元代文物戟门外,原址还建起了牌楼、东西展厅、泮桥泮池等,并于2019年12月竣工开放……文星煌煌照燕南,青青子衿满恒阳。作为正定曾经的最高学府,府文庙培育出了众多的人才,历史上蔡松年、许守谦、梁清标等名人,皆在此求学。如今府文庙正对着一所小学的操场,孩子的欢笑声和琅琅书声远远传来。眼前此景,让人不禁想起大文学家、教育家元好问的那句:“先生弦歌教胄子,子亦诗礼沾余芳”。

 

   文章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