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皇岛长城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保护长城,弘扬长城精神,已经成为秦皇岛人的自觉行动。为更好地守护中华精神文脉,2003年我市在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网,此后近二十年间,长城保护员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与长城日夜相伴的故事还在延续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内涵。今天,秦皇岛发布推出“爱我家乡 护我长城”长城保护员人物故事展播,把这些新老故事说给你听。

这天,长城守护员张鹏又一次来到山海关区东北10公里处,从车中取出一架无人机进行调试,准备巡查万里长城山海关段中最险峻的一段——三道关长城。

长城保护员张鹏正在巡查长城。(受访者供图)

2003年,秦皇岛市建立“长城保护员”机制,构筑起市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网。最初,长城保护员只能用脚步丈量长城。十几年后,新一代长城保护员开始利用无人机、大数据、专业应用软件等新兴科技手段守护古老长城。34岁的张鹏就是这样一位“升级版”的长城保护员。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海关人,张鹏身材健壮、肤色微黑、阳光而自信。年轻人总是对新事物充满好奇,2017年,他花费1万多元,用一个月时间考下了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又购买了一架小型民用航拍无人机。正是在这一年,山海关区文物管理部门探索使用无人机巡查保护境内的长城资源,这让张鹏有了用武之地。

“我打小生长在长城脚下,是听着老一代长城保护员的事迹长大的,对长城充满热爱。山海关长城有很多段落修建在悬崖峭壁上,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造成自然坍塌,没办法徒步巡查。现在用无人机巡查,破解了这个困扰长城保护工作者很久的难题。”张鹏说,无人机能够360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对长城全貌及局部进行拍摄记录。此外,在无人机上安装喊话设备,还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喊话,提醒游客文明游览。

“室外无人机巡查结束后,我们将拍摄到的信息,如所拍图片的时间、位置及周边长城单位等信息传输进文物系统数据库,后期再结合大数据信息库,将数次巡查同位置的照片叠加累积,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长城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情况。”张鹏说。


长城保护员张鹏正在用无人机巡查长城。(受访者供图)

除使用无人机执行保护巡查任务外,张鹏和其他长城保护员还在手机上安装了信息标注软件和巡查状态记录软件,软件上会提示需要巡查的长城段落的所有信息,包括长城各单元位置、名称、周边自然与人文环境等,以便实时准确掌握所查段落情况,同时记录长城保护员巡查线路轨迹,分析路程路况,记录巡查过程状态。

另外,长城保护员常常需要独自在山野穿行,为保证遇险时及时获得外界救援,山海关区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尝试将巡视状态记录软件与GPS定位功能相结合,文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能够在办公室的后台实时监控长城保护员所处位置,通讯功能软件能够保证数据传输、实时与保护员进行联系,如遇突发紧急事件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后台文物管理部门。

“当年老祖宗修长城、守长城,现在我们也要把长城保护好,我们要用最先进科学的方式方法保护好长城。”张鹏说。

 

文章来源:秦皇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