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喜收粮 不负好“食”光

——我市筑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粮为百业之首,仓廪实则天下安。粮食安全是关乎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做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事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平泉市道虎沟乡丁杖子村日昌生态农业公司光伏下高粱喜获丰收。刘宝印 摄

一直以来,我市全面加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节粮减损能力建设,积极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扩大地方储备粮规模,认真抓好粮食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减损,全面提升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粮食丰产丰收

超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隆化县郭家屯镇东屯村玉米丰收。付承东 摄

“忙忙碌碌地累了一年,看到收获的粮食,觉得心里特别满足。”承德县的农民老梁望着自家晒在屋顶场院、挂在屋檐下的玉米,脸上全是笑容。老梁和妻子都在市里打工,但是每年春天播种季节、秋天收获季节,都要请假回家播种和收秋。“我家种了六亩玉米,现在玉米收购价格不低,一亩地除了农药种子化肥等投入之外,还能剩下不少钱。对咱农民来说,种地虽然辛苦,但是能够挣到钱全都值了。”

“今年我市积极抢抓农时,压实生产责任,全面落实农机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及时、精准发放有关补贴资金到农民手中,把国家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总体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较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付承东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加强组织协调,保障农资及时供应,抢抓农时,落实田间管理、防灾减灾等措施,推进粮食生产有序开展。

据统计,今年我市粮食生产完成情况为:面积437.1万亩,产量30.74亿斤,大豆总面积10.07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9万亩;油料面积16.8万亩,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向各县(市、区)下达的2024年427.8万亩粮食生产任务目标。

秋末初冬季节,记者穿行在我市一些粮食产区,看到农家院子里囤着黄澄澄的玉米。“今年是个好年景,我们又有奔头了!” 看着颗粒硕大饱满的粮食,农民们喜形于色。

今年年初我市将今年承担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5.9万亩任务全面分解到县、乡、村,落实到1310个新型经营主体和个体农户上。以规模连片种植为主攻方向,推动50亩以上规模种植面积5.28万亩,由290户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占任务总数的89.5%。全市设立复合种植规模示范区30个,总面积10500亩。由技术人员包保,对技术模式、不同品种表现、药物使用、农机具等进行实验示范。

同时,为提高种植主体的积极性,组织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引导各县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病虫害防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项目资金重点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区域倾斜。


落实硬措施

守好粮食生产“责任田”

隆化县郭家屯镇东屯村春播玉米高产示范方测产。付承东 摄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土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守住耕地,才能端牢饭碗。加强耕地用途管制,遏制耕地“非农化”和基本农田“非粮化”,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挖掘耕地生产潜力的重要举措。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割青毁粮”等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严禁各类毁粮行为发生。

建立排查机制。我市农业部门建立种粮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利用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县乡村三级职责,用好农村网格员实施动态监测,随时监测粮食生产情况。要求出现各类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割青毁粮”情形要立即逐级报告,各级按照行政职责进行及时处置。

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建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公安等部门之间的联合工作机制,对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割青毁粮”行为联合开展有关工作。要求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通报案件违法线索,按工作职责移送有关案件,定期开展工作会商,按要求联合执法等。

加大案件处罚力度。对发现的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割青毁粮”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加大处罚力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顶格处理。同时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对有关案件加大宣传,以案说法,以案警示,推动各地确保不发生类似现象。

加大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手机、农村大喇叭等多种途径,宣传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耕地保护、粮食生产,合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对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主体的政策宣传,防止因政策不熟悉造成基本农田“非粮化”、耕地撂荒、“割青毁粮”等现象。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对广大农民来说,提高粮食产量很关键。我市在做好“良田”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推进种业创新,良田配良种,让粮食丰收更有底气。


加大政策扶持

兜牢丰产丰收“基本盘”

平泉市南五十家子镇大杨杖子村绿色红薯基地收获。刘宝印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丰收的背后,是全市农民的辛勤劳作,也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看着收获的粮食,农户伞双兰喜笑颜开,“政府的惠农政策好,耕地除了卖粮收入,还有政府补贴,真是太高兴了!”她高兴地对村干部表示:“这地,我决不能抛荒,政策这么好,绝不能浪费珍贵的土地资源。”

据了解,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是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按照国家要求,我市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2024年全市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共计4890万元,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约7000台,受益户在6500户以上。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316.79万亩,补贴发放资金30532.7万元。

我市积极争取扩大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玉米单产提升、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社会化服务补助等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引导各类经营主体、种粮大户分别创建“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和万亩示范片”,大力做好示范展示,达到稳粮增产目的。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让更多种粮地块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隆化县郭家屯镇东屯村玉米高产示范百亩核心攻关田经实收测产,最终亩产达到1076.95公斤,创我省春玉米大面积高产新纪录。

同时,我市认真提升防灾救灾能力,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组织机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在预防预警、应急响应、抗灾救灾、灾后恢复、物资保障等各环节职责任务;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强化农业农村与水利、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完善信息共享、定期会商、联合预警、共同行动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病虫害跨境联防机制。积极选育推广耐高温干旱、耐渍涝、抗病虫等高抗多抗优良品种,增强农作物抗逆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和种子库建设。加快防灾减灾技术集成,总结大面积单产提升中防灾减灾技术模式,集成推广更多类似“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有灾防灾、无灾增产新技术新模式。


一项项惠农政策出台,

一笔笔真金白银投入,

牢牢兜住了

我市丰产丰收的“基本盘”。



来源:承德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