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丰宁大滩镇南围子村甘蓝丰收现场。承德日报记者 李国强 通讯员 辛荣军 摄
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
琳琅满目的瓜果陆续上市……
丰收时节,
紫塞大地果蔬飘香。
果蔬是保障食物供给的重要农产品。近年来,我市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各种优质特色水果蔬菜种植,不断丰富群众“菜篮子”“果盘子”。力争到2025年,菌菜、畜牧、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0%,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特色种植助农增收
“趁着假期和朋友们来这里采摘果子,没想到这还有个人参繁育基地,看成色真是好,我们都买了一些,这一趟不白来。”到承德县仓子乡南松村采摘的游客张晓梅说。
今年,南松村的华宝人参繁育基地喜获丰收。华宝人参种植园总经理辛振从介绍,他之前在吉林长白山打工,学习到了人参种植技术,也看到许多家庭因种植人参富了起来。2012年,他把种植技术带回到家乡南松村。“最初在自己家试种,成功后在政府帮助下流转土地200余亩,建大棚60座,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人参特色种植。”辛振从说,现在人参种植园有野山参1000万株、西洋参300万株、高丽参200万株。“预计今年人参产值可达1.15亿元。村里和我一起种植人参的有50多人,每人平均年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承德县立足“第一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扶优育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发展特色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践行大食物观,丰富百姓“果篮子”,是我市持续践行的农业发展之路。
走进围场广发永乡协力永村,排列整齐的大棚一眼望不到头,村民们正对西红柿秧苗进行管护。
“每个西红柿大棚年产8500公斤西红柿,能卖2.2万元左右。由于产品质量过硬,畅销京津等地。”协力永村种植户李宝佳说。
为进一步壮大产业,引导群众走产业发展路子,鼓足“钱袋子”,广发永乡坚持党建引领,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蔬菜产业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以“党支部+示范基地+种植户”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目前,该乡大棚蔬菜种植500余亩。图为农技人员整理罐装培育的马铃薯脱毒苗。
近年来,我市加快食用菌、板栗、山杏、山楂、中药材、马铃薯等绿色食品加工集群建设,推动农户与各类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带动3.4万名低收入群体依靠产业增收。193家龙头企业和54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立联农带农机制,带动脱贫户10万户,户均增收4463元。
智慧农业蓄势赋能
几十个食用菌生产车间,一个人便可管理。轻点鼠标,即可实时远程调控车间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在滦平县承德润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食用菌基地,“5G+数字化精准种植”让食用菌示范园区插上智慧的“翅膀”。
承德润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我国北方较大的黑皮鸡枞菌基地。近两年,公司对生产车间的软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打造了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5G+数字化精准种植”。“在每个菇房外,都有一套‘数字化云控农业装备’,这就相当于菇房的‘大脑’,菌菇生长环境指标数据,全部由电脑控制,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数据在菇房内自动采集,可连接电脑或手机,随时都能查看,实现远程控制。
一部手机,便能对上千亩耕地的生产设施进行管控;“一键操作”可完成田地灌溉、施肥等日常管理;依托互联网平台,农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庄稼长势、土壤墒情,并利用大数据自动分析跟进农田管理……近年来,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市将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农业领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正不断赋能农业生产,有力推动了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互促。图为围场马铃薯加工产业基地。
目前,我市已完成丰宁、隆化、宽城、平泉、围场等地多个智慧农业示范园园区的选点、建设及资金拨付等任务,带动了项目县设施农业向种植规模化、管理智慧化转变,引领了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来源:承德日报